当东莞市2025年10月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周三无作业日”的政策信号正式释放,这场作为中考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变革,在东莞市中海未来实验小学早已不是新鲜事。这所深耕素质教育多年的学校,不仅提前践行“无作业”理念,更创新性地将其延伸为“家庭日”,通过丰富多元的亲子互动与实践活动,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政策先行一步,“无作业”升级为“家庭共育”
东莞市教育局最新出台的政策明确,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推行“周三无作业日”,抓紧推开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落实义务教育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周末双休、睡眠政策要求,加快推进中考改革等措施,旨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而这一系列要求,中海未来实验小学早在数年前便已纳入日常教学规划。

“我们始终认为,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作业的机械重复,更应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和家庭情感的联结。”该校李旭浩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最初推行“无作业日”时,就意识到单纯的“减负”需要更系统的设计,于是主动将其升级为“家庭日”。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的迭代升级:从单一关注学业负担,到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幸福教育圈。让“无作业的周三”成为学生自主成长与亲子深度互动的黄金时光。
多维活动赋能,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
中海未来实验小学推行“家庭日”成效显著,成为师生家长每周的期待。学生与家长在此期间放下手机与工作,开展多样活动:有的家庭与远方长辈视频分享生活、展示新技能,有的参与羽毛球、标本制作等亲子活动,有的孩子向家长讲解兴趣知识,有的借此时机为家人庆祝生日,还有家庭以运动增进感情;同时,该活动也获家长点赞,家长刘女士认可其减轻压力、传递温暖教育理念,也有家长认为户外互动能“心理按摩”,老师们也表示家庭日让自己回归家庭角色、陪伴家人,感受平常幸福,切实体现了成长需家人亲密陪伴的理念。

▲家庭日,黄伊然同学一家人在户外露营聚餐

▲家庭日,解凯喆同学和爸爸一起在家玩游戏
在配套措施落实方面,该校同样走在前列。早在全市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之前,中海未来实验小学就已构建起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除常规体育教学外,还开设了体育分项课程,让更多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并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每周半天的校外特色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学校不断探索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中的获得感,同时拓展若干“学校+”实践基地,推动学生们走进科技实验室、户外基地,在真实场景中拓宽视野,这种“课堂+社会”的教学模式,正是政策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新路径。
破解教育焦虑,探索减负与提质的平衡之道
“无作业日不是‘放羊’,而是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成长。”李旭浩主任告诉记者。在东莞中考改革减少计分科目、降低总分的背景下,如何破解家长对“学业巩固”的焦虑,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中海未来实验小学的实践给出了答案:通过“家庭日”的系统性设计,将知识巩固融入实践体验,让学习自然发生。

家长们的反馈印证了这一模式的成效。不少家长表示,以往亲子交流局限于“作业完成情况”,而“家庭日”让亲子互动回归本真,孩子的自主规划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分享:“现在孩子每周三都会主动规划活动,从查阅科学实验资料到制定家务清单,这种自主成长的状态是刷题无法实现的。”
随着更多学校加入探索行列,这场始于“作业革命”的教育变革,正悄然重塑东莞义务教育的生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