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寮步镇河滨小学 李天颖《硝烟里的回响》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9 15:00:34

站在虎门海战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我被一块黝黑的炮管碎片深深吸引。它静静地躺在柔和的灯光下,像一位沉睡的老人,可爸爸说,一百多年前,它曾发出震天的怒吼。

那是林则徐爷爷虎门销烟的浓烟还未散尽的年代。我踮起脚尖,想象着这块铁片曾经是一尊威武大炮的一部分,屹立在威远炮台上,炮口指向茫茫大海。1841年那个悲壮的二月,关天培将军就站在它身后,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他一定也曾抚摸过发烫的炮身吧?海风裹着硝烟的味道,炮火映红了他坚毅的脸庞。“轰——”一声巨响,炮弹带着民族的愤怒射向敌舰,这块铁片一定感受到了那份视死如归的热度。

我的思绪飘向了另一个时空——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在那里,东江纵队的叔叔阿姨们,用的不再是威远炮台的重炮,而是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步枪,甚至是大刀长矛。可我觉得,他们胸膛里跳动的心,和关天培将军的心是一样的。

我轻轻闭上眼睛,把手贴在展柜玻璃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威远炮台的炮火声,渐渐化作了大岭山上的枪声;关天培将军坚毅的目光,与东江纵队战士们在密林中穿梭的身影重叠在一起。原来,从虎门的海防烽火到大岭山的抗日硝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直都在用生命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那块冰冷的炮管碎片,此刻在我心中变得滚烫。它不再是博物馆里沉默的展品,而是一座会说话的纪念碑,告诉我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担当。当我离开时,我悄悄对着它许下承诺:你们用炮火守护的家园,我们会用笔、用行动、用一颗滚烫的心,继续守护下去。

作者:东莞市寮步镇河滨小学四年级1班李天颖;指导老师:李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