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厚植健康福祉 绘就民生暖色
东莞+-东城视窗 2025-10-29 10:19:43

■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

■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大厅

■志愿者为居民填写健康表格

■儿童保健区“动物乐园”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开学季,光明眼科在星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上百名学生开展眼科义诊

2025年,是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在东莞东城街道,一场围绕“人民健康”的民生实践正持续升温:1.3万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里,数智化疫苗系统实现“全程可溯”;2万名幼儿在幼儿园内完成免费体检;企业车间,“健康副厂长”送来登革热防控妙招;社区驿站中,退休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针灸治疗……

作为东莞中心城区的核心板块,东城街道始终将“健康民生”置于“百千万工程”推进的核心位置,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改创新、构建多元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从“有”向“优”跨越,让60万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高品质医疗的“温度”。

硬件焕新

从“排长队”到“智慧就医”

社卫中心变身“健康综合体”

“贾医生,谢谢您!要不是您,我现在还不能顺畅说话呢!”2025年7月9日,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启用首日,东泰社区居民何芳捧着一面绣有“妙手仁心情系患者”的锦旗,紧紧握住主任医师贾雪梅的手。两年前,何芳因脑梗留下后遗症,说话含糊、肢体麻木,还伴有糖尿病并发症,贾雪梅每周为她制定康复方案,如今她已能独立买菜做饭。“以前社卫中心诊室少,等候时间长,现在新大楼诊室多,又宽敞又舒适,看病舒心多了!”

这座被居民称为“健康新家”的建筑,是东城街道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的重点民生项目——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16层搭配地下车库,涵盖全科诊区、预防接种门诊、儿童保健门诊、中医馆等12个核心功能区,诊室数量是旧址的3倍,可大幅缓解居民“看病排长队”的压力。

走进儿童保健区,“动物乐园”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淡蓝色墙面绘着卡通长颈鹿,候诊区摆放着毛绒熊猫玩具,护士姐姐拿着印有“小老虎体检闯关”的引导卡,带领孩子们依次完成身高测量、视力筛查。“以前孩子一进医院就哭,现在这里像游乐场,主动拉着我来体检。”带着3岁儿子就诊的李女士笑着说。

新大楼的“智慧基因”更让居民点赞。在预防接种门诊,全市首个疫苗数智化管理系统正高效运转:疫苗从入库、冷藏到接种,全程由智能设备监控,扫码即可查看疫苗批次、有效期;家长通过“粤苗APP”预约,到预防接种门诊后无需排队取号,签到登记后系统自动匹配接种窗口。“以前带孙子打疫苗,要提前半小时来排队取号,现在预约好时间,到门诊10分钟就搞定了。”家住火炼树社区的张阿姨说。

“新大楼不只是空间上的扩容,更是服务理念的深度升级。”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罗燕笑介绍,除核心诊疗功能外,中心还增设医防融合健康管理中心、体重管理门诊、金牌医生诊室、医联体门诊等特色服务区域;同时与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紧密联合组建专科联盟,每周固定安排2名三甲医院专家坐诊。“我们就是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技术水准、社卫中心的便捷服务’,真正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全龄守护

从“幼有优育”到“老有颐养”

织密全生命周期健康网

“小朋友,嘴巴张开,让医生看看牙齿有没有小虫虫哦!”2025年9月,东城中心幼儿园的活动室里,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正为孩子们进行口腔检查。这是东城街道年度幼儿园儿童免费体检的场景,覆盖80所幼儿园、2万名幼儿,内容包括身高体重测量、血红蛋白检测、视力筛查等10项指标。

“以前带娃去医院体检,要请假半天,排队、缴费、检查转好几个窗口,孩子折腾得哭闹。”家长陈莉看着女儿乖乖配合检查,满脸欣慰,“现在体检进幼儿园,老师帮忙组织,我们只要在家长群里看结果就行,太省心了。”

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管理项目负责人潘莹介绍,每年为儿童开展体检时,会针对超重、近视、龋齿等常见健康问题建立“一人一档”;同时及时将体检异常幼儿名单同步至对应幼儿园,通过定期随访家长,推动构建“家-校-医”三方共防共治机制。

“比如发现孩子视力偏低,我们会指导老师调整教室灯光,提醒家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此,东城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张雪莲补充道,幼儿园还会将体检结果纳入儿童专属健康管理档案,联合家长为孩子制定个性化健康护理方案,让健康管理更精准、更贴合孩子需求。

在东城,健康服务不仅覆盖“一小”,更温暖“一老”。68岁的居民刘建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以前每月要坐40分钟公交去市人民医院开药。如今,他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诊疗+慢病管理”服务:每周六,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伟坤会到社卫坐诊,帮他调整用药;家庭医生每月上门随访,监测血压、血糖;中心还开设“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刘建国和病友们一起学习饮食搭配、运动技巧。“现在我血压控制得很稳,上个月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再也不用跑大医院了!”

针对老年人健康需求,东城还将体检服务“下沉”到社区。2025年4月以来,社卫中心组织医护团队走进24个社区,为2.7万名65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骨密度检测等项目。

除了“一老一小”,东城还将健康服务延伸至企业、托育机构等场景。在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健康副厂长”、东城医院医生周明正为员工讲解登革热防控知识:“大家看,花盆托盘里的积水是蚊虫孳生地,要记得每周清理……”该企业有员工8000余人,自2023年东城推行“健康副厂长”制度以来,周明定期上门开展义诊、急救培训,累计服务员工2000余人次。“以前我们对职业病、传染病了解少,现在有医生上门讲课,还能免费测血压、血糖,感觉很贴心。”员工王师傅说。

在托育领域,东城目前有45家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提供2780个托位,每千人托位数达4.6个。街道卫健局联合消防、疾控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检查”机制,上半年开展专项检查24次,整改安全隐患39项。“我家孩子在‘东城宝贝’托育园,每天老师会发饮食、午睡情况,每月还有卫生检查公示,我们很放心。”家长陈敏说。

医改赋能

从“单兵作战”到“医联体协同”

激活基层医疗服务效能

在星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东莞市康复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裴建疆每周三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他的预约本上常常写满25个名字——远超原本设定的15个号。这样的超负荷工作,在中医科黄权发医生的坐诊日同样上演,两位“明星医生”的诊室门口,总围着拿着病历本等候的居民。

这是东城深化医联体建设的缩影。近年来,东城社卫中心先后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康复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建立专科联盟,引入内分泌、肛肠外科、名中医等领域专家,通过“专家坐诊+带教培训”,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我们不仅要‘引专家下来’,还要‘把能力提上去’。”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袁仲勋介绍,截至目前,中心已选派8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培养了9名专科护士,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20名护士能独立开展针灸、隔物灸等服务。

中医服务的“下沉”让居民获得感满满。每年三伏天,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15个站点和中心门诊都会开展天灸服务,2024年惠及2.5万人次;多个站点设立“中医阁”,配备中医师,推广耳穴压豆、拔罐、针灸等技术。“我平时睡眠很差,在柏洲边站点做了几次耳穴压豆,睡眠明显改善了,整个人神清气爽。”家住柏洲边社区的钟叔叔说。2025年1-9月,东城社卫中心中医治疗79532人次。

在医改中,“门诊共济”政策的落地让居民就医更实惠。2025年1-9月,东城社卫中心医保支付5327.68万元,同比增长8.44%。

信息化建设也为医改“提速”。东城社卫中心提供线上预约、线上缴费及线上转诊功能2025年1-9月APP预约量416167,电话预约量83533。线上转诊70448人次。“以前看病要带病历本,现在全面开放电子档案,到其他站点也能互通电子病历,用手机就能预约和转诊,对我们老年人很友好。”居民刘建国说,他还通过“家庭医生”在微信向医生咨询用药问题。

全覆盖

一体化的

民生医疗服务链条

“裴医生,我的手不疼了,能做饭了!”2025年6月,东城星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内,居民黄女士握着东莞市康复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裴建疆的手,将一面锦旗郑重递出。此前,她因手关节疼痛连日常家务都难以完成,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针灸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这里不用挂号排队,专家就在家门口,太方便了。”黄女士的感慨,正是东城基层医疗服务便民惠民的生动缩影。

作为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星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用“家门口的专家诊疗”解决居民就医痛点,而这样的服务场景,在东城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上演,覆盖到更多居民身边。

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等基础健康服务,更以“健康东城”建设为抓手,借力“百千万工程”契机,将健康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生活各个角落——从完成智慧升级、提升服务效率的社卫中心新大楼,到走进幼儿园的免费体检;从深入企业车间的健康讲座,再到设在社区驿站的专家坐诊,东城正一步步构建起 “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民生医疗服务链条。

“健康是民生之基,也是共同富裕的前提。”东城街道卫生健康局局长余启谦表示,接下来东城将持续深化医改,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 “家门口的好医院”更多、“看得见的健康服务”更实。如今,在东城,“老有颐养、幼有优育、病有良医”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1个中心和15个站点串联起的健康守护网串联起的健康守护网,不仅为“百千万工程”筑牢健康根基,更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切实共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健康红利,成为“百千万工程” 中最温暖的民生注脚。

 

 

文字:记者 张喜林 图片:东城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