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换季变天,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经常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各种症状,即便吃了药还是反反复复。本来以为是感冒,结果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是过敏性鼻炎。
家长该如何区分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呢?小儿过敏性鼻炎如何治疗?下面请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医生为大家解答!
一、如何区分感冒和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有很多相似症状,比如打喷嚏、鼻塞、流鼻涕,二者都受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家长容易混淆。二者主要区别如下:
01感冒打喷嚏一般在3个以下,而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常常超过3个,甚至更多。
02感冒引起的鼻塞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7-10天,但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多半是长期的,要经常用药。
03感冒引起的流鼻涕早期往往是清亮的,两三天后由于合并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性状的改变,比如颜色变深,鼻涕变浓,而过敏性鼻炎后期的合并症会引起哮喘。调查显示大概有30%左右的过敏性鼻炎患儿最终发展成哮喘,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引起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有哪些?
引起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分布比较复杂,不同的地域和年龄,都有一定的差异。
螨虫、花粉和真菌较为多见,小儿过敏原除螨虫外,其次是动物的皮毛,和小颗粒物质,再次是花粉等。
三、恼人的过敏性鼻炎如何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症状的不同和轻重来对因下药、对症下药,如果症状较重,需要将几种药物联合使用,分阶梯治疗。
1、鼻腔粘膜收缩剂,扩大鼻腔容积,使鼻腔顺利通气。
2、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剂、白三烯抑制剂。
3、鼻喷激素、口服药等。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抗炎作用最强的鼻炎药物,同时具有免疫抑制、抗水肿等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如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等鼻部症状,是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一线用药。
很多家长对“激素类药物”的认识存在误区,一听到是激素就不愿意给孩子使用,或者在医生开药后不按疗程使用,自行减量甚至停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激素对人的副作用,主要在于全身使用(如口服、注射)、并累积较长的时间和剂量后才会发生。激素类鼻喷剂是一种局部使用的药品,主要在鼻腔发挥作用,极少被全身吸收,很多国内外的权威研究都证实了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
4、免疫治疗,增强自身抵抗力
免疫治疗也叫脱敏治疗,通过长期使用低剂量、低水平的一个抗原,使机体产生一种刺激和诱导,从而让人的身体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免疫耐受性逐渐得到增强,就不会过敏了。
四、如何让孩子远离过敏性鼻炎?
1、预防为主,隔离过敏原。
2、加强锻炼,提高呼吸系统功能,推荐游泳锻炼或其他适合的锻炼方式。
3、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
温馨提示
1、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时,轻中度疗程通常不少于2周,重度不少于4周,医生会根据复查后症状控制的情况逐渐调整用量。
2、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按剂量、疗程使用,定期复诊,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
3、使用时,将喷口略朝鼻腔外侧,避免喷至鼻中隔。喷鼻时避免用力吸气,轻轻用鼻吸气,嘴呼气。喷药后,将流进嘴巴的药水吐出并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