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常平镇新城学校初中部 周晖腾《追寻红色印记,点亮青春之光》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7 15:44:05

踏入常平镇桥梓村,青石板路在脚下蜿蜒,引领我们走向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静默无言,墙上的弹痕与斑驳的木门却诉说着不平凡的往事。站在简朴的会议室里,我仿佛听见了八十年前革命先辈们压低声音的热烈讨论,看见了他们在煤油灯下绘制革命蓝图的专注神情。

那盏静静陈列的煤油灯特别引人注目。玻璃灯罩已有些模糊,灯座上的锈迹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讲解员告诉我们,在那些风雨如磐的夜晚,这盏灯不仅照亮了简陋的工作室,更如暗夜中的星辰,照亮了东莞革命的前行道路。我想,这灯光照亮的不仅是地图和文件,更是一代革命者坚定的信仰与理想。

移步横江厦村的李任之生平事迹陈列馆,另一种感动涌上心头。从泛黄的照片到磨损的钢笔,从工整的笔记到朴素的衣物,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着一个共产党人赤诚的一生。最让我动容的是他日记中的那句话:“真正的幸福,是为人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代共产党人最质朴的初心。

漫步在展馆中,我思考着: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建设,变化的只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那份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李任之同志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鞠躬尽瘁”,他的事迹如一面明镜,照见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模样。

这次红色研学让我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不是教科书上抽象的概念,而是浸润在家乡土地上的鲜活记忆。桥梓村的灯火虽已熄灭,但它点燃的革命火种从未停止燃烧;李任之同志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后来者。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或许不需要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但我们同样需要点亮心中的理想之灯。这盏灯,是对历史的铭记,是对先辈的感恩,更是对未来的担当。当我们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把青春奋斗写入家乡发展的篇章,我们就是在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红色的基因,续写着先辈未竟的事业。

回望来时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红色印记愈发清晰;展望新征程,我们这一代人必将不负韶华,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常平镇新城学校初中部 初三 9班 周晖腾;指导老师:欧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