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出炉。其中,位于万江街道的广东汇创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创新能源)入选广东省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目前,万江街道共有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包括:利扬芯片、诺丽电子、胜高通信、同亚电子、联纲光电、爱康智能和汇创新能源。

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浪潮中,固态电池成为破解续航焦虑、提升安全性能的关键方向。汇创新能源作为专注于全固态电池电解质及固态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技术突破填补行业空白,以产业链协同赋能升级,在固态电池核心领域书写出自主创新答卷。

锚定战略赛道
夯实产业根基
汇创新能源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主导产品精准切入“工业六基”核心领域,涵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固态动力电池”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基础材料-电解质膜”两大方向。

在产业链布局中,该公司稳居“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动力电池-锂材料”及“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中游关键环节,向上稳定采购锂矿资源及锂盐加工产品保障供应,向下为动力电池制造商、新能源车企及储能系统集成商提供核心材料支撑。凭借扎实布局与产品实力,其主导产品在2023年、2024年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0.87%、18.17%,连续两年保持10%以上份额,彰显出强劲竞争力。
攻坚核心技术
打破发展瓶颈

汇创新能源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多项突破,成功开发3μm超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技术,攻克了传统电解质(≥12μm)厚度大、界面阻抗高、锂枝晶生长等行业难题。通过功能化模块集成设计与单锂离子导体包覆、热压工艺融合,该技术实现了多重性能跃升:厚度仅为传统产品四分之一,室温电导率达1.77×10⁻⁴S/cm,离子迁移数0.65,能量密度≥450Wh/kg,力学性能达29MPa,可替代进口LISIC隔膜,支撑新能源汽车续航破1000公里、循环寿命超1000次。

该公司首创的超薄多组分复合电解质膜制备技术更具颠覆性,基于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与纳米级热压致密化工艺,实现11.7克/平方米低面密度。相比美国Natrion的LISIC隔膜,能量密度提升4.65%、成本降低40%,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可满足电动汽车、电动航空、分布式储能等高安全场景需求,推动我国固态电池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技术攻坚背后,是五大核心技术体系支撑:超薄多组分复合电解质膜制备技术奠定基础,高离子导电性优化技术构建传输通道,高效锂离子传输通道技术保障循环稳定,柔性单锂离子导体包覆层技术提升界面性能,热压致密化技术优化电极-电解质接触。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拥有122项相关知识产权,含5项授权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38项外观设计、2项软件著作权,另有12项发明专利在实质审查中,将形成完整技术保护体系。
产学研协同
绘就发展蓝图
汇创新能源已建成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申报重大科技项目,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题”模式加速成果转化,还计划联合高校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立足现有基础,该公司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技术层面,未来三年推进高离子电导率电解质材料、界面优化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市场层面,深化与头部车企合作,加速储能布局,2026年国内市占率将突破25%;产能层面,2027年建成10GWh电芯、20GWh PACK产能;资本层面,2026年将完成Pre-IPO轮融资,2027年将启动股份制改造,2028年将申报创业板上市,致力打造固态电池领域标杆企业。
撰文:何敏怡
编辑:何敏怡
部分资料由万江街道经发局、受访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