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初中部 朱晓羽《桥畔的钟声》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4 23:28:12
晨光初醒时,我站在那座老石桥上。桥下的流水依旧潺湲,仿佛还回荡着八十年前的脚步声。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缝隙里长出细碎的野草,像是时光亲手绣下的纹路。他们说,东纵的战士曾从这里走过——背着枪、揣着家书、怀着火种一般的信念。
我俯身触摸石栏上的刻痕,那或许不是弹痕,只是风雨的印记。但当我闭上眼,却能听见一种声音——不是枪炮的轰鸣,而是一种更沉静、更坚韧的回响,如同远山的钟声,穿过时间的山谷,轻轻叩击着今天的心扉。
纪念馆里陈列着锈蚀的水壶、泛黄的信纸、磨损的草鞋。玻璃柜后的它们沉默如谜,而我试图以少年的目光解读:那一笔一画是怎样的思念?那一步一步又是怎样的奔赴?他们也曾是少年啊,在烽火中选择成为山峦,而非流云。
老师指着地图上三十处红色印记,说这是东纵的脉搏。而我们行走其间,不是重复他们的路,而是接续他们的心跳。当我站在大岭山下,看松涛如海、云卷如旗,忽然明白——革命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一条永不断流的河。我们站在下游,仍能感受到上游的温度与力量。
红歌响起时,我们齐声合唱。那不是怀旧,而是唤醒;不是模仿,而是传承。歌声穿过荔枝林、越过现代的高楼,与八十年前年轻的呐喊交织在一起。原来精神从不拘于时空,它如风,吹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原野,让相同的种子在不同的春天发芽。
离去时我再次回望那座桥。它依然静默,却仿佛有了声音。那不是历史的回声,而是未来的钟声——敲给记得的人,敲给行走的人,敲给每一个愿意在心底留一座桥、通向往昔也通往明天的少年。
时光会老,山河常新。而有些脚步,从未真正走远;有些火光,一旦点燃,便永远亮在民族的晨昏里。
作者: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初中部 初三 6班 朱晓羽;指导老师:艾秀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