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初中部 刘沛琳《东纵密码记》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4 23:14:49

我站在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里,看着玻璃柜中陈列着一柄锈迹斑斑的大刀,聆听讲解员的介绍。

“这是战士自制的武器,曾饮过敌人的血……”我望着那粗糙的木柄,恍惚间,仿佛感受到了那位未曾谋面的战士掌心的温度。这不是冰冷的铁,而是一段滚烫的历史,一个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重走东纵路,我踏过的不仅是三十处红色地标,更是一道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桥梁。在斑驳的遗址前,在激荡的故事里,我忽然明白:真正的传承,不是对往昔的简单复刻,而是让那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密码,在今天的土壤里发出新芽。东纵将士们当年用血肉守护的,不正是一个关于“家国”与“未来”的承诺吗?而这未来的画卷,正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脚下。

精神密码的第一重——是“担当”。昔日青年们面对破碎山河,毅然选择挺身而出,将个人命运融入时代洪流。如今,不见硝烟弥漫,但时代依然出题:科技的高峰待我们攀登,文化的薪火需我们传递。站在东莞这座制造名城的街头,看车水马龙、创新涌动,我深感我们这代人的“战场”已然改变,但那份“以我所学,报效家国”的核心从未改变。历史的接力棒已传至手中,我们怎敢懈怠?

第二重密码——是“坚韧”。东纵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靠的是百折不挠的意志。今天的成长之路虽无枪炮之声,却同样布满荆棘——学海无涯的迷茫、未来选择的困惑,都要以信念为舟,以毅力为桨。每一次挑灯夜读,每一次迎难而上,都是对那份坚韧精神的青春回响。

最重要的密码,是“信仰”。战士们为何能视死如归?因为他们深信所捍卫的价值高于生命。这信仰在今天化为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它不在远方,就在我们尊师重道的每一言、关爱同学的每一行、热心公益的每一次努力中。这平凡之中的坚守,正是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最生动的落点。

离别纪念馆时,夕阳为那柄大刀镀上金光。它静静地躺在那,因它的使命已由另一种形式接续——它化作我们笔下的公式、创新的代码、书写未来的文字。东纵之路从未终结,它正由我们这一代,以新的方式重新走起。

 

作者: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初中部 初三 6班 刘沛琳;指导老师:艾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