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江之畔,北江之滨,一个是活力涌动的东莞,一个是生态秀美的韶关。2013年以来,两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跨越山海牵起协作共建的“友谊之手”。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开展以来,莞韶两地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以“韶关所需、东莞所能”为原则,将对口帮扶的要求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携手并进、协作共赢,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
莞韶合作园交出亮眼“成绩单”,新签投资总额超23亿元,同比增长145%;500名干部深入韶关各县(市、区)基层一线,立足两地资源禀赋精准发力;韶关市全部重点帮扶镇无规模性返贫风险……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从园区经济的迅猛增长,到县域发展的全面赋能,再到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一幅协作共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粤北大地徐徐展开。

■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示范区
精准招商蓄动能
产聚园区促腾飞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两地全面落实《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创新健全“两地联席会议+莞韶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行机制,整合莞韶城和华南装备园两个片区,正式成立“一园两区”的东莞市-韶关市产业转移合作园(下称“莞韶合作园”)。
莞韶合作园是两市对口帮扶协作的“主战场”,也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引擎”。2025年,莞韶指挥部多措并举,推动莞韶合作园“提档升级”,各项主要指标同比显著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项目签约“量质齐升”。1-9月,新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额23.02亿元,同比增长145%。
——经济发展“持续增长”。1-8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11%,在全市各产业园区中继续保持前列,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实力“节节攀升”。截至2025年9月,园区内荣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20家,还建成省级博士站3个,创新“基因”愈发强大。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入选2024年工信部产业转移典型案例,获评“《环球时报》2025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
作为莞韶合作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以“打造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为目标,从运营管理、招商引资、要素保障等多方面发力,推动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通过“联动招商、精准拜访、协会合作”等方式,吸引23家企业来园实地考察,成功引进俊大、纵标、恒德等5个项目,与12家行业协会签署委托招商战略合作协议框架,让优质项目“引得进、留得住”。
编制《合作园产业图谱》,推动产业链向纵深方向拓展。比如,装备制造方面,通过优特钢、零部件、整机与装备服务等环节协同引入,努力实现从原材料加工到终端制造产业链闭环。
园区通过“盯进度、抓攻坚、优服务”,推动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再到“建设”的全流程提速。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同比增长35.9%,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推动16个新项目开工建设,3个项目列入市重点。为企业解决建设、融资中的实际难题,让项目建设“无后顾之忧”。
企业投产达效是园区发展的“核心目标”。园区通过“稳骨干、育新企、促转型”,推动经济指标持续向好:1-9月,园区新投产9个项目;45家规上企业中有21家产值增长20%以上、9家产值同比实现翻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超七成。
要素保障是园区发展的“基础工程”。园区从资金、土地、配套等方面入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中,推动园区约260亩土地连片开发,马上可供熟地1300亩。
以“帮办代办、政策宣讲、跨域通办”为抓手,打造“亲商安商”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打造园区集成服务阵地,参与并促进韶关市“跨省通办”283项、“省内通办”342项事项清单落地,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韶关市浈江区卫生院提升项目
帮扶协作强县域
共建赋能促振兴
县域是落实 “百千万工程” 的关键载体。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东莞每年安排近500名干部职工深入韶关各县(市、区)及乡镇开展产业有序转移、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及支医支教等帮扶工作,是东莞外派人数最多的帮扶队伍。
东莞每年安排10亿元的帮扶资金,助力韶关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及民生事业改善,逐步形成了帮扶协作、共建发展的良好机制,驻各县(市、区)工作队立足两地资源禀赋,精准发力,对口帮扶协作取得丰硕成果。
大朗乐昌产业共建科技园,厂房出租率超90%。2023年以来,14家大朗企业在乐昌签约1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近40亿元。南城街道投入600万元,盘活改造珠玑镇闲置小学,招引东莞企业兴办电子加工车间,年产值超3000万元实现上规,镇村集体年增收超30万元,带动当地近200人就业。
2025年,东新食品工业园引进入园项目1个,完成固定投资额2.1亿元,规上工业增速超50%。园区企业新盟食品总投资额超10亿元,年产值超6亿元,有效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虎门助力打造莞韶·丹霞山农文旅产品展示厅,投入市县两级帮扶资金700万元,依托丹霞山文旅资源优势,打造建筑面积超500平方米“产品展销、成果展示、文旅融合、休闲体验”四位一体的莞韶农文旅产品展销平台。
塘厦投入500万元,打造莞韶(始兴)产业“反向飞地”。通过联动塘厦电子信息产业资源成功招引企业入驻,有效实现两地产业资源“双向赋能”。厚街盘活翁源坝仔镇500亩闲置土地打造集制衣、研发等于一体的非遗传承香云纱乡村振兴车间,总投资达1200多万元;2025年投入帮扶资金430万元扩建打造云纱展览中心,带动120多名村民就业,为集体经济年增收18万元。
长安镇投入350万元资金,改造乳源县闲置办公楼建成腐竹、番薯干加工车间,打造“乳源三宝”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布谷薯”商标,联合高校研发4种即食腐竹,实现年产值超1000万元,带动300户种植,集体年增收超15万元。
在浈江区,寮步镇盘活闲置资产,引进东莞企业打造现代化农业项目,发挥莞企技术优势,打造韶关园聚农业组培乡村振兴项目,主营绿植培育、加工和销售,产品远销海外,预计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带动就业超200人,为当地集体年增收20万元。
凤岗镇投入帮扶资金超700万元,支持武江区江湾镇灾后基础设施建设。凤安楼仅用78天便高标准建成,10户全倒户拎包入住新居;凤仪桥(人行桥)于2024年12月竣工投用,凤平桥(车行桥)将于年内通车,有效解决镇村群众出行难题。
常平镇推动广东众口福公司在曲江白土镇投资构建“良种繁育-加工-品牌”产业聚集地,计划总投资超2亿元,目前年产3万吨大米,综合产值超3.5亿元,签约超3000亩农企订单,带动127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凝心聚力富产业
协同共建振乡村
150名驻镇驻村工作队员,深入韶关基层一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党建引领五大方面,助推韶关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稳步提升。
30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强化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精准帮扶,全部重点帮扶镇无规模性返贫风险。
近年来,东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针对韶关乡村振兴问题短板和发展痛点,凝聚帮扶力量,富产业、振乡村。
2025年2月,莞韶指挥部印发《莞韶指挥部乡村振兴车间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年)》,全力开展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乡村振兴车间、提升乡村振兴车间品牌等行动,投入超1800万元奖补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振兴车间配套建设,为韶关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2025年9月,东莞帮扶韶关的30个重点帮扶镇已全覆盖创建农副产品加工类、手工艺品制作类、电子产品加工类等各类乡村振兴车间超150个,产值超9亿元,吸纳就业超9000人次,有效带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就业致富,助力韶关市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驻乐昌工作队创建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示范区,吸引超过6家东莞毛纺企业入驻,成功打造粤北地区最大的毛织产业集群,每年可为镇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万元。驻始兴县工作队投入超6000万元帮扶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招引东莞企业到司前镇投资建厂,项目将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上规”。2025年目标产值破亿元,带动就业300人,每年为司前镇增收超100万元。
莞韶指挥部连续两年出台《东莞市-韶关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百千万工程”项目奖补方案》,大力支持韶关乡村产业、公共基础设施水平、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截至目前,投入专项帮扶资金超3.5亿元,实施项目超250个。各工作队立足两地资源禀赋,精准发力,对口帮扶协作取得丰硕成果,30个重点帮扶镇中9镇19村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名单,11镇6村入选第三批典型镇村培育名单,2025年重点帮扶的曲江乌石镇和南雄珠玑镇灵潭村荣获全国文明镇村称号。
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2025年,莞韶指挥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抓党建、强引领、促帮扶”的工作思路,动员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下沉镇村一线凝心聚力共促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高质量开展。
助教支医润民生
全面帮扶结硕果
民生帮扶是对口帮扶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莞韶指挥部在两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支持韶关民生事业发展置于对口帮扶协作重要工作去谋划和落实,进而推动韶关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东莞每年派出164名支教教师形成11个支教组团实现韶关每个县(市、区)一个组团的精准覆盖开展支教工作。支教团持续开展“韶优课堂”“莞韶名师工作坊”等专项活动,并与当地学校联动开展了105节精品课例、47场微讲座,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让韶关的孩子们接触到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生动的课堂形式,1.5万受益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学习兴趣愈发浓厚。
莞韶指挥部深入开展教育帮扶行动,2025年莞韶“圆梦助学”活动募集资金超200万元,帮助超500名韶关困难学生。联合韶关市教育局依托韶关市教育基金会创新设立莞韶“筑梦奖教”基金助力贡献卓越的教师成长进步;以犁市镇中心小学作为支教改革试点,制定三年帮扶行动计划,投入资金600万元支持学校教学设施提升,教师能力、学生素质提升及学校体制改革等方面成效显著;安排超4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支持珠玑镇中心小学等重点帮扶镇学校环境及教学设备提档升级。
莞韶两地还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东莞韶关医疗精准帮扶共建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东莞市35间医疗卫生机构结对韶关31间医疗卫生机构。据统计,今年东莞先后派出141名医护技术骨干在韶关医疗帮扶,共接收韶关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到东莞结对医院进修学习70人,在提升韶关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管理规范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以来,安排医生超180人次在仁化结对帮扶,助力仁化人民医院“从零到有、从有到强”建立泌尿外科、临床药学室、介入导管室等多个科室,2024年通过省级创伤中心、胸痛中心评审,2025年成立肿瘤防治中心。
莞韶指挥部投入超500万元支持重点帮扶镇卫生院升级项目;驻乐昌市工作队投入物资资金超270万元助力乐昌人民医院环境设施提档升级,选派优秀大朗医生驻点服务,多措并举助力乐昌市人民医院2025年4月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莞韶指挥部、驻浈江区工作队安排230万元帮扶资金助力花坪镇卫生院加固改造,环境设施全面提升,有效提高重点帮扶镇公共服务能力,莞韶系列医疗帮扶举措让当地群众可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消费、文旅帮扶方面,莞韶指挥部大力开展展销对接、品牌共建活动,组织70家韶关企业携300余款产品参展东莞“食博会”,推动韶关畜禽协会与东莞莞篮子公司现场签订3万头生猪保供战略合作协议,现场签约额超5亿元创历届新高;实施“莞品进韶、韶品入莞”计划,精心举办2025东莞韶关水果交流推介会荔枝品鉴活动,助力东莞荔枝在韶关销售超40万斤;组织78名韶关学子参与东莞“品荔”文旅活动,成为东莞联合广铁集团举办的“乘高铁 品荔枝 进莞来”文旅主题活动首批客人;推动两地工会签订职工疗休养协议,吸引超700名东莞职工来韶康养;引进东莞高端农业朱顶红花卉项目,探索培育农文旅乡村振兴新业态。
莞韶合作园“提档升级”
2025年,莞韶指挥部多措并举,推动莞韶合作园“提档升级”,各项主要指标同比显著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项目签约“量质齐升”
1-9月,新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额23.02亿元,同比增长145%。
创新实力“节节攀升”
截至2025年9月,园区内荣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20家,还建成省级博士站3个,创新“基因”愈发强大。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成功入选2024年工信部产业转移典型案例,获评“《环球时报》2025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
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1-8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11%,在全市各产业园区中继续保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