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长安镇实验中学 隆佳宜《沿着她的目光,重走东纵路》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1 16:36:0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张旧照片,定格了一位女子在松风间的凝望。她的目光越过山梁,仿佛穿透了历史的长夜,探望着今日。她,就是李淑桓。

在民族危亡之际,她将七个子女先后送入战场。她曾说:“为了孩子们的明天,我不怕。”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李淑桓的选择,正是这“舍生取义”的生动注脚。

无数夜晚,她奔走于羊肠小道,运送物资、传递情报。我常想,她何以能在险境中步履坚定?或许如王阳明所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她心中的“志”,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与担当。

不幸被捕后,面对威逼利诱,她始终不屈:“我只是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们能在光明里生活。”这让我想起文天祥的绝唱:“留取丹心照汗青。”她用生命守护了秘密,也守护了无数家庭的明天。

脑海里,松涛阵阵,仿佛她的叮咛在山谷间回响。屈原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走东纵路,不必踏遍旧战场,只需在日常的每一步里,把爱与担当传下去。

想着想着我久久不能平静。李淑桓的故事让我明白,“英雄”并非遥不可及,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义”。这让我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也能在“小我”与“大我”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否也能把一时的热情,化作长久的坚持?

我想,传承东纵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在学习上求真,在集体中担当,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诱惑面前守底线。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次选择做对,就是在沿着她的目光前行。

我愿以她为灯,以她为尺,在学习与生活中丈量责任与勇气。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便是对李淑桓最好的告慰。

 

作者:东莞市长安镇实验中学 初一 3班 隆佳宜;指导老师:王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