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长安培英小学 周娴玥《藏在信里的山河》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0 22:29:39

9月的阳光晒得东江纵队纪念馆的青砖发烫,门前青铜浮雕上,八位战士举枪冲锋的模样,让我刚进园就被厚重的历史感裹住。

跟着指示牌走到“抗战实物展区”,最显眼的展柜里躺着一把老式步枪。我刚要拍照,张阿姨轻轻按住我的手腕。她留着齐耳卷发,藏青工作服领口别着发亮的党徽,指腹带着薄茧。“这是1943年东纵战士用过的枪”,她指尖贴着玻璃,描着枪托发黑的木纹,“战士们白天揣怀里防潮,夜里枕着警戒,这印子是手汗和体温浸出来的。”

正对着木纹出神,张阿姨扯扯我的衣袖:“角落里的东西,更懂‘家国’。”我顺着她的手看去——三封信纸,信纸黄得像陈年的秋叶,边缘卷着细碎的波浪,像是被人反复展开又折起,纸面上还能看到几处淡淡的水渍,不知是当年的雨水浸泡,还是战士写信时落下的泪水。我忍不住踮起脚,鼻尖几乎贴在玻璃上,一行褪色的字迹渐渐清晰:“待山河无恙,便回家帮娘种荔枝。”原来,“家国情怀”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藏在纸页里的心跳,是战士对母亲的思念,更是对和平的期盼。

展厅里很静,只有空调风轻轻吹过。我好像看见煤油灯下,战士坐在草垛上,左手按纸,右手握笔,眼神里满是对家乡的想念,还有守护山河的坚定。

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时,我走出纪念馆。门口荔枝树枝叶沙沙响,不远处工业园区的高楼和机器声,和这里的宁静奇妙呼应——这就是战士们盼的“山河无恙”吧,没有硝烟,只有烟火。

张阿姨送我到门口,塞给我一枚东纵徽章:“这些展品是战士们用生命守护的信仰,是给你们的接力棒。”握着那枚徽章,我蓦然领悟,“重走东纵路”实则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走在回家的路上,徽章在掌心微微发烫,仿佛战士们的目光正穿过岁月,落在我们年轻的肩膀上。那些信纸上的承诺、展柜里的旧物、张阿姨的话语,都化作了清晰的指引——守护这份“无恙”,让荔枝树年年结果,让烟火气岁岁绵延,便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也是对“接力棒”最有力的传递。

 

作者:东莞市长安培英小学 六年级 4班 周娴玥;指导老师: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