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 韦欣彤《碉楼里的东纵印记》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0 21:57:24

老师说广九铁路是华南运输命脉,1943 年日军想打通它运物资,东纵战士曾在此阻击。这次红色遗址报告,我终于能亲自探寻这段藏在课本背后的历史了。

走近碉楼,墙面满是深浅不一的坑洼,像被岁月刻满皱纹的老人脸庞。我轻轻伸出手,指尖触到一块缺角砖石时,被边缘的尖锐感刺了一下——那是炮弹碎片划过留下的裂痕。这一刻,课本里“激烈战斗”四个字突然有了重量,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真实的伤痕。

沿着碉楼外墙慢慢走,西侧墙角的杂草丛里,隐约露出个半掩的小窗。我蹲下身,拨开缠绕的野草,用树枝小心翼翼地往窗里探,忽然勾到个硬邦邦的东西。拉出来一看,竟是枚锈迹斑斑的铜制腰带扣,表面的绿锈下,“东江纵队”四个字虽模糊却清晰可辨。这会不会是当年战士们系过的腰带扣?我一路小跑往家赶,只想赶紧把这个发现告诉爷爷。

推开家门,我举着腰带扣冲到爷爷面前,他原本在择菜的手猛地顿住,眼睛一下子亮了。转身从衣柜最底层翻出个木盒,打开时,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掉了出来——照片里的青年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腰间系着的,正是和我手里一模一样的腰带扣,而他身后的背景,赫然就是镇口那座老碉楼。

爷爷坐在沙发上,指尖轻轻划过照片里的青年。“你太爷爷当时是村里的联络员,我跟着他去给战士们送过消息。那些战士就守在碉楼里,白天躲在里面观察铁路上的动静,晚上就摸黑出去,打冷枪、毁运输线,硬是把日军拖了半个多月,没让他们往前多走一步。”我盯着照片里的青年,他要在炮火里坚守,要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心里该藏着多大的勇气啊。

第二天一早,我拉着爷爷再去碉楼。顺着狭窄的木楼梯往上爬,台阶踩上去咯吱作响。到了顶楼,发现墙上留有《东江纵队之歌》的歌词字迹。“当年打完仗,战士们就围着篝火唱这首歌。”爷爷的声音轻轻响起,他跟着歌词哼了起来,“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抗日的武装……”原来那些激昂的歌声里,藏着的全是他们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

回去的路上,我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地写道:“东纵精神藏在碉楼的弹孔里,藏在生锈的腰带扣里,藏在战士们的歌声里,更刻在我心里。”

 

作者: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 初三 17班 韦欣彤;指导老师:杨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