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常平第三小学 李潇语《讲好先辈故事,接续故乡薪火——横江厦少年与李任之的精神对话》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0 20:14:27

在我的书桌抽屉里,珍藏着一张微微泛黄的奖状。它像一扇通往时光深处的窗,每每凝视,总能将我带回横江厦村那间青砖黛瓦的老屋——李任之爷爷的故居。那是我一年级讲故事比赛的荣光,是我与一位革命先驱跨越时空的初次相遇。

那年,我站在故居陈列馆里,稚嫩的声音回荡在斑驳的木梁间。“包吉”,这个承载着家人“包一生吉利”美好祝愿的名字,却开启了一个多难的童年。五个月丧父,九岁时母亲为生计远渡南洋,战火阻隔了归途,再未归来。讲述时,我的目光拂过屋内简朴的桌椅,仿佛看见那个瘦小的身影,在煤油灯下倔强成长。讲到动情处,鼻尖酸涩,心里却有什么东西破土而出——原来,我们横江厦的骄傲,正是从这般苦涩的土壤里,倔强生长出的参天大树。

二年级的“爱国礼”,我再次讲述他的故事。这一次,我不再囿于童年的苦难。我向全校同学描绘他是如何从这间老屋出发,怀揣改变命运的信念,毅然踏上革命征途,最终成为“影响中国的东莞人”。当我激昂地说出他后来的成就时,台下无数双眼睛闪烁着光芒,挺直的脊梁仿佛无声的誓言。那一刻,我恍然惊觉,老屋里的故事已然被我讲活,任之爷爷的精神,如同一把炽热的星火,乘风落进了更多稚嫩的心田。

时光荏苒,五年级的秋日,在“重走东纵路”的研学中,我第三次踏入这方熟悉的天地。青砖依旧,黛瓦无言,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发现。墙上那些早已熟稔于心的生平介绍,此刻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从横江厦的田埂到烽火连天的战场,从基层的战士到共和国的栋梁,他走过的,不正是一条用信念铺就、用生命跋涉的、最壮丽的“东纵路”吗?这条路的起点,就镌刻在这间老屋的每一块砖石里。

如今,每当看见参观者步入故居,我总会心生一股莫名的责任。作为横江厦的孩子,守护并传扬这份精神,是我与生俱来的使命。任之爷爷,请您放心,您从这间老屋带走的坚毅与信仰,我们必将稳稳接续。我会让您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让这老屋里的星火,在我们新一代的奋斗中,燃成照亮故乡与祖国未来的璀璨星河。

作者:东莞市常平第三小学 五年级 2班 李潇语;指导老师:朱颖妍

拍摄时间:2025年10月8日

拍摄地点:李任之故居生平事迹陈列馆

画面说明:在“重走东纵路”的研学活动中,我第三次走进李任之故居,图为故居门口的文化栏。斑驳的墙面与崭新的展板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汇,东纵精神在年轻一代的凝视中焕发新生。

拍摄时间:2022年4月5日

拍摄地点:李任之故居生平事迹陈列馆

画面说明:我第一次走进李任之故居,在生平事迹陈列馆里录制讲故事视频,讲述李任之爷爷《多难的童年》。我在展柜前凝神观看李任之同志的革命文物,透过这些斑驳的旧物,我仿佛触摸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红色基因在无声凝望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