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小学 许文彬《接过那束红色星光 —— 记东纵精神的少年追寻》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0 15:43:40

接过那束红色星光

—— 记东纵精神的少年追寻

置身东莞东纵纪念馆的展厅中,玻璃展柜里那杆锈迹斑驳的步枪,还有那些发黄的作战地图,好似带我穿越了时空。今天,就让我们回溯到80年前的烽火年代吧!

我的指尖轻拂过展墙上的“东江纵队”四个大字,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在我眼前缓缓展开。1943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着华夏大地,东江纵队在这片土地上应运而生。这支由共产党员领导的抗日队伍,虽无精良武器,却凭着一腔热血,在敌占区的夹缝中开辟出一片抗日根据地。最让我动容的是“小鬼班”的故事——一群与我年纪相仿的少年瞒着家人参军,在信笺上写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誓言,有的甚至牺牲时还揣着未寄给父母的书信。

展厅尽头的“胜利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静静排列,其中一些名字旁仅标注着“不详”二字。许多人甚至未能留下完整的姓名,然而正是这些无名英雄,以血肉之躯筑起坚固防线,护送文化名人、营救盟军战俘,成为华夏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走出纪念馆,阳光洒在门前的东江纵队雕像上,战士们冲锋的姿态依旧挺拔。如今虽无需面对枪林弹雨,但东纵精神永不褪色。我们以课堂学习、生活担当告慰先烈,新时代少年接过历史接力棒,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东纵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站在雕像前,我仿佛听见烽火年代里年轻生命的呐喊化作星光,穿透历史迷雾照亮前路。当我们抱怨作业繁重时,可曾想过“小鬼班”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课桌;当我们挑剔饭菜时,可曾知晓他们靠野菜充饥仍坚守阵地。东纵精神不是陈列的文物,而是那束穿越时空的红色星光——我们这代少年正以稚嫩的手掌郑重接过,让它在课堂的晨读声中、在社区的志愿岗上、在逆境的坚持里继续闪耀。这星光如同东江之水奔流不息,终将在新时代少年的血脉中,凝结成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作者: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小学 六年级 2班 许文彬;指导老师:陈婧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