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 张怡菲《半壶清泉,一朵荔香》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0 15:34:32

三月的阳光穿过大岭山的密林,空气中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我的目光,却被展厅玻璃柜里那只军绿色的水壶牢牢吸住。

它太旧了,漆面早已脱落,壶嘴被厚厚的水垢堵得只剩一个小孔。讲解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1940 年冬,战士李卫国和战友们被困在这深山里。水比黄金还珍贵,但他总是把水壶里仅存的半壶清水,留给受伤的同志。直到牺牲时,他的壶里,还剩最后一口。“

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背包侧袋里的保温杯,里面是妈妈早上刚泡的柠檬蜂蜜水。我将掌心贴在冰凉的玻璃上,仿佛能触碰到八十年前那只握着水壶的手。那半壶清水,哪里是解渴的甘露,分明是战火中最纯粹的战友情,是舍生取义的家国心。

继续往前走,一封泛黄的家书让我驻足。“阿妹,等我打完仗,哥就陪你去看漫山的荔枝花。” 信的边角被摩挲得发毛,落款停留在 1943 年。写信的战士终究没能回家,那句承诺成了永恒的遗憾。展厅里,“东纵青少年抗日先锋队” 的黑白照片中,与我同龄的战士笑得灿烂。他们本该拥有无忧青春,却在民族危亡时扛起钢枪,将生命染成信仰的红。

离开旧址时,我在路边意外发现了一朵小小的荔枝花。它洁白素雅,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捡起来,夹进了笔记本。现在正是三月,荔枝花盛开的季节。这朵小小的花,不正是他和无数先烈用生命守护的美好吗?

最后一站是东纵纪念碑。我把亲手叠的千纸鹤系在碑旁的老榕树上,风一吹,翅膀上 “吾辈当自强” 的字迹与碑文遥遥相望。

返程的大巴上,我摩挲着从纪念品商店买来的复刻版军绿色水壶。笔记本就摊在腿上,那朵荔枝花静静躺着。口袋里的水壶,笔记本里的荔枝花,还有背包里那杯早已凉透的柠檬水,它们在这一刻好像都有了联系。

这半壶承载着牺牲与奉献的清泉,和这朵象征着和平与希望的荔枝花,正是跨越时空的对话。青春的行囊里装下了它们,就等于装下了最厚重的红色信仰。往后的路,便有了永不熄灭的光。这一次的参观不是终点,而是我与红色精神的约定!

作者: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 初三 16班 张怡菲;指导老师:杨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