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 袁紫涵《那棵树记得》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0 15:19:05

山风裹着蝉鸣掠过耳际,阳光穿过百年古榕的枝叶,在红砂岩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我蹲下身,指尖拂过树干上一处浅浅的凹陷 —— 这里,或许就藏着一个年轻战士未说出口的誓言。

导游说,这上面曾有战士刻下的誓言。触碰到某个凹陷时,掌心传来奇异的温热 —— 是阳光的馈赠,还是历史残存的体温?我闭上眼,风声里仿佛传来当年的对话:“等胜利了,我们要建好多学校,让娃们都读书。”“对,还要修大桥,让汽车开进山里来!”

这些朴素愿望,如今已化作东莞遍布的校园与纵横交错的跨江大桥。在东纵纪念馆,我见过一双磨穿的布鞋,它的主人未能走到梦想的今天,但他的足迹却汇入东江奔涌的洪流,推动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航程。

最震撼的,是在纪念馆昏暗展厅里遇见那面旗帜。它在玻璃后面静默如谜,褪色的蓝底上,五角星依然倔强地亮着。我凝视着边缘的破损 —— 那不是时间啃噬的痕迹,而是被战火与信念共同撕裂的勋章。

讲解员的声音很轻:“这面旗帜跟随部队七次转移,上面有硝烟,有血渍,也有胜利的歌声。” 我忽然想起学校艺术节,我们挥舞着鲜红的旗帜,那片红色海洋在阳光下沸腾。古今两抹红在脑海中重叠 —— 原来,我们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同一片土地的黎明。

重走东纵路,不是对过往的简单复刻,而是与历史达成青春的契约。当我们在红色歌曲中打拍子,在研学笔记里写感悟,东纵精神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我们血脉里奔流的热度。

我回头望了一眼那棵古榕,阳光依旧穿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只是此刻,这光影里仿佛有了新的意义。那些年轻的战士们没能亲眼看到今天的校园和大桥,但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希望,已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绽放。我们会带着这份红色的信仰,在新时代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这条路,他们曾用热血铺就;这条路,我们将用青春守护。

当无数个 “我” 汇聚成 “我们”,便是东江之水奔流入海,便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最嘹亮的回响。

作者: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 初三 16班 袁紫涵;指导老师:杨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