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如同一幕永不落幕的戏剧,在东莞这座城市的烟火气里,父亲是我剧本中最温暖的主角。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辆辆自行车,在我成长的长卷上,绘就了最动人的底色。
犹记3岁那年的盛夏,巷弄里小伙伴们的自行车铃铛声清脆如铃。我趴在阳台护栏上,目光追着那些穿梭的身影,心里的渴望像藤蔓般疯长。父亲瞧出了我的心思,第二日清晨,一辆乌黑发亮的自行车便静静立在客厅。那车身泛着金属的光泽,车把上还系着我最爱的蓝色丝带——后来才知道,他跑遍了东莞老城区的车行,才寻到这辆最适合我的“坐骑”。
学骑车的日子,是小区石子路的颠簸与父亲掌心的温度交织的时光。东莞的夏风裹挟着燥热,他弓着背扶着后座,汗水浸湿了衬衫领口。我在前面歪歪扭扭地蹬着,他在后面稳稳地护着,“别怕,爸爸在”的低语,是那段日子最安心的旁白。即便小区的路崎岖难行,他也从未让我因摔跤而退缩,只是在我跌倒时,第一时间用宽厚的手掌拂去我膝上的尘土,眼神里满是鼓励。
5岁的那个初秋,父亲突然“变了卦”。他蹲在车库里,亲手卸下了自行车的辅助轮,金属碰撞的轻响里,藏着他对我“独立”的期许。接下来的三天,成了我与自行车的“拉锯战”。我摔得膝盖青紫,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却只是蹲在不远处,声音温和却坚定:“再试试,爸爸相信你。”当我终于能摇摇晃晃地独自骑行时,他脸上的笑容比东莞盛夏的阳光还要灿烂。没过多久,一辆更适合我身高的新车又出现在车库——那是我人生的第二辆自行车,车轮转动时,仿佛能听见父亲无声的喝彩。
在东莞的岁月里,父亲就像这城市的榕树,沉默却深情地守护着树下的成长。他从未说过“伟大”二字,却用一辆辆自行车,在我生命的舞台上,铺就了一条满是星光的路。这份藏在车轮里的父爱,是我成长途中最珍贵的宝藏,也让我明白:平凡的陪伴,亦是最动人的诗行。
作者:长安雅正学校小学部 三年级 2班 罗沁悦;指导老师:施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