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运圣火即将点亮粤港澳,当运动激情即将席卷南粤大地,“运动之城”东莞蓄势待发!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重要承办城市,东莞将以篮球(男子成年组)的激情碰撞和举重的千钧之力,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的蓬勃力量。

回望这座城市的体育征程,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如璀璨星辰,镌刻在中国体育史的丰碑上:是陈镜开,以力拔山兮的气概,成为新中国打破体育世界纪录的第一人;是曾国强,以千钧之力托起中国首枚举重奥运金牌;是叶润成,以蛟龙入海之势勇摘中国游泳亚运首金;是宏远男篮,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开创中国民营篮球俱乐部的先河,铸就CBA“十一冠王”伟业。

七十余载风雨兼程,东莞用一个个“第一”诠释着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从田间地头的体育场到世界级赛事舞台,从群众体育热土到竞技体育高地,这座城市的体育基因始终澎湃。十五运会即将开幕之际,让我们一同回望东莞体育的荣耀征程,感受血脉中流淌的拼搏基因,见证这座“运动之城”永不止步的奋进力量!
辉煌溯源:薪火相传的开拓者印记
东莞体育的辉煌篇章,绝非偶然所得,而是深植于七十余载薪火相传的沃土之中。这段荣耀之路,始于一个个石破天惊的“第一”,源于一代代开拓者敢为人先的拼搏与奉献。

1956年,在中苏举重友谊赛的赛场上,来自东莞石龙的青年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挺举成绩,一举打破美国运动员保持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这石破天惊的一举,不仅成就了陈镜开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更成为新中国体育史上首个世界纪录。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这一壮举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体育力量的崛起,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从此,“陈镜开”这个名字与“举重之乡”石龙一起,成为中国体育史册上光辉的起点,也为东莞注入了勇于突破、敢于争先的体育基因。

此后,陈镜开先后九次刷新世界纪录,成为当时中国打破世界纪录最多的运动员。与此同时,东莞还涌现出陈满林、叶浩波等举重名将,他们分别三次、四次打破世界纪录。这三位被誉为“石龙三杰”的举重健儿,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刻苦训练的精神,树立了中国体育人自强不息的典范,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前赴后继地投身体育事业,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下永不熄灭的拼搏火种。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东莞石龙举重运动员曾国强在男子52公斤级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举重奥运金牌。东莞选手陈伟强、赖润明也在该届奥运会上大放异彩,分别斩获举重60公斤级金牌和56公斤级银牌。从陈镜开的世界纪录到曾国强、陈伟强的奥运金牌,东莞举重完成了从突破到巅峰的华丽传承,在中国举重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在中国篮球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篮球看广东,广东篮球看东莞。”1984年,在全国首届农民“丰收杯”篮球大赛上,常平队代表广东出战勇夺冠军,让全国观众通过这支篮球队认识了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这项冠军,开启了东莞篮球的荣耀篇章。1986年6月,全国首家乡镇级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常平体育馆正式落成。1993年,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的成立,开创了中国民营资本创办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先河,标志着东莞在体育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历经三十余年的风雨洗礼,宏远男篮不仅成为CBA联赛的常青树,更铸就了“十一冠王”的宏远王朝。东莞女篮同样战绩辉煌,两度问鼎WCBA总冠军,让东莞“篮球城市”的城市名片持续闪耀。从杜锋、朱芳雨、王仕鹏、易建联、陈江华,到周鹏、胡明轩、徐杰、李月汝,一代代篮球明星在这里闪耀,他们的汗水与荣耀,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


在三人篮球这一新兴领域,东莞同样取得了突破性成就。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来自东莞麻涌的草根选手肖海亮、曾冰强、黄文威代表国家队参赛,勇夺亚运会史上首枚三人篮球金牌。

碧波池中,东莞健儿同样留下了闪亮的足迹。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东莞籍游泳运动员叶润成在男子100米蛙泳项目中勇夺桂冠,实现了中国游泳在亚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胜利,打破了中国游泳在亚洲赛场的沉寂,展现了东莞体育在水上项目的顶尖实力,进一步丰富了“运动之城”的内涵。
回望七十余载风雨历程,东莞体育的辉煌由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项项开创性的成就共同铸就。这座城市用无数个“第一”和“突破”,生动诠释了“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早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各自的领域奋勇争先。
沃土深耕:体育与城市共生共荣
辉煌的成绩单背后,是东莞这座城市对体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与培育,是自上而下的战略布局与自下而上的民间热情共同作用的结果。

东莞的体育基因,首先根植于深厚的民间土壤。在东莞,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体育设施遍布角落。标准的篮球场、设施齐全的健身路径,已成为许多社区、乡村的“标配”。清晨或傍晚,在公园、在广场、在社区的体育角,随处可见锻炼的市民。广场舞、太极拳、跑步、骑行……多元化的健身活动构成了东莞充满活力的日常生活图景。

这其中,篮球无疑是最闪亮的名片。在东莞,篮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深入民间的文化现象。“村村有篮球场,镇镇有篮球赛”并非虚言。从企业内部的联赛,到村镇之间的对抗,篮球赛事全年无休,氛围极其浓厚。许多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篮球,庞大的群众基础为竞技篮球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关注度。这种深厚的民间篮球文化,是东莞篮球能够长盛不衰最坚实的社会基础。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体育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以建设高水平体育强市为目标,多措并举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开放,全面建成覆盖率达100%的“15分钟健身圈”,有效满足了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与此同时,东莞还着力构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职业体育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整合,推动体育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东莞积极申办和承接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从CBA、WCBA联赛的常规赛、季后赛,到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亚洲马拉松锦标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挑战赛等国际性赛事,再到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篮球、举重赛事,频繁的高水平赛事不仅满足了市民在家门口观赏顶级比赛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体育氛围和知名度,也为东莞积累了丰富的赛事组织、运营经验。
奋进新篇:全运机遇与未来展望
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香港、澳门首次承办全国运动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对于东莞而言,是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承办篮球和举重这两项极具观赏性和代表性的比赛,是对东莞过去体育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许。
为了迎接全运盛会,东莞正在全力以赴。比赛场馆的升级改造、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安全保障体系的细化完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东莞的目标,不仅是要成功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更是要借助全运会的东风,进一步擦亮“运动之城”的品牌,推动全民健身迈向更高水平,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综合效益。

全运会带来的“赛事经济”效应将直观显现,拉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但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它将极大地激发市民的自豪感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全运氛围的营造,将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体育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标配”。

当全运圣火点亮粤港澳大湾区的夜空,当运动的激情席卷南粤大地,东莞,这座承载着厚重体育历史与荣耀的城市,已经做好了准备。它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周到的服务、最出色的组织,迎接四方宾朋,奉献一场彰显岭南风韵、东莞特色的体育盛会。

从陈镜开石破天惊的第一举,到宏远男篮十一冠王的辉煌王朝,再到即将到来的全运华章,东莞用七十余年的实践,证明了体育如何塑造一座城市的气质,如何融入一座城市的血脉。荣耀属于过去,奋斗创造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东莞这座永不止步的“运动之城”,正以其澎湃的基因、奋进的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