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碣镇挂影洲小学 曾杨杨《榴花映赤心,不朽东纵魂》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9 11:13:32

东江水携着粼粼波光,迤逦淌过铜铃山的青翠,也淌过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站在榴花塔下望去,风里似乎还藏着当年的呐喊 —— 那是东江纵队的战士们,用十七八岁的青春,在这片土地上筑起了血肉长城。​

他们本该是河里摸鱼虾、课堂读诗文的少年,可当日本铁蹄踏近,便果断把少年心事叠进衣袍。小小的肩膀扛起锈迹斑斑的大刀与土枪时,也扛起了比武器更沉的重量:是怕父老乡亲流离失所的惦念,是怕山河破碎的惶恐。没人不怕炮火连天,没人不怕枪林弹雨,但这份惦念化作了生死阵前的胆魂 —— 炮声掀翻草垛,大火烧红阵地,焦土裹着鲜血,他们却半步未退。冲锋号一响,便攥紧武器冲向敌人,要用人肉之躯,挡下侵略者的铁蹄。​

我曾在榴花公园的纪念馆里,见过战士们用过的土枪。枪身布满划痕,枪口还留着硝烟的痕迹,讲解员说,这是当年他们在塔下伏击日军时用的。摸着冰冷的枪身,我仿佛看见少年战士扣动扳机的模样:或许手指还在发抖,眼神却比榴花更炽热。他们的赤血,真的染红过漫山石榴花,铺成了民族救亡的路。不止他们,卢沟桥的枪声、南京城的血泪,每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都在提醒我们:今日的和平,是千千万万人用生命换来的。​

如今再站榴花塔下眺望,铜铃山已是满眼苍翠。草地上,孩童追着蝴蝶奔跑;不远处的学校里,琅琅书声飘出窗外。更远处的东莞城,高楼拔地而起,“引力一号” 冲向苍穹,AI 科技让无人公交车穿梭街巷 —— 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任人欺凌的模样。我想对着东江水轻声说:“英雄们,祖国如你们所愿!”​

红旗在风里飘扬时,我忽然懂了: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的 “战场” 在课堂,“武器” 是书本。唯有好好学习,把对英雄的敬意藏进笔锋,把对祖国的热爱融进成长,才能接过他们递来的接力棒,让长江黄河传唱的历史,在我们手中续写更壮美的篇章。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这是我们对英雄最好的回答。

作者:东莞市石碣镇挂影洲小学 四年级 1班 曾杨杨;指导老师:黄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