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跨省解难题,赣事莞成暖民心
东莞+ 2025-10-17 18:31:29

近日,家住江西省赣州市的89岁老人卢某香收到了一笔时隔近六年的工伤供养亲属抚恤金补发款。接过10.33万元补发款的发放凭证时,老人握紧上门走访的社保工作人员的手再三致谢。一场跨越莞赣两地的社保协作,让社保服务的温度直抵民心。

党建引领搭起“跨省协作桥”

作为全国外来人口占比最高的制造名城,东莞市人员流动频繁,受过往数据缺失、壁垒阻隔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账户休眠、人员失联等历史遗留问题一度成为困扰群众的“急难愁盼”。为破解这一痛点,2025年9月,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与赣州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以党建为引领,联合启动“社保跨省莞赣牵,服务群众心相连”社保历史遗留问题清理专项行动,为跨省社保服务打通“堵点”、接通“断点”。

“今年9月起,我们以江西省赣州市为试点,率先探索社保跨省通协作机制,强化省际信息协查与数据共享,创新采用‘大数据筛查+基层网格化排查’模式,精准查找失联待遇人,努力打通社保权益送达的‘最后一公里’。”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镜铨介绍。

“数据断层”是此次行动的首要难题。据介绍,在数据比对过程中,两地社保部门形成了一套多维对比的高效协作机制。东莞市社保基金中心相关科室牵头,负责初始数据梳理与业务引导,赣州市社保服务中心依托江西省社保系统,精准核查失联人员居住地址与联系方式,并及时将对比结果反馈。截至目前,东莞已为350名权益人完成相关社保业务办理,涉及待遇权益资金共计434.13万元。

协同发力创新“便民暖心办”

既要让数据多跑路,更要让服务有温度。为切实提升权益人员办事体验,东莞市社保基金中心联合赣州市社保服务中心,共同构建起“线上通办+当地帮办+专人专办”的服务格局。

针对已取得联系的权益人,东莞市社保基金中心集合各级经办机构力量,逐一通过政务热线取得联系,指引权益人或其家属通过“粤省事”小程序、“东莞社保”小程序等在线平台“一键办理、快速到账”。对于需当面确认、手续复杂等特殊情况,两地建立帮办代办机制,通过确认函、委托授权书等方式,由权益人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代为接收、初审,再通过邮寄等方式流转办理,让群众“就近办、免奔波”。而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以及难以取得联系的历史个案,东莞市社保基金中心党委和赣州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党总支牵头组建莞赣联合攻坚小组,上门寻访、定向摸排,动用一切可行手段联系权益人及其亲属,宣导政策,协助办理,确保不落下任何一个应享权益的群众。9月下旬,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东莞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孙宏伟带队前往赣州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信息缺失、地址变更、群众误以为诈骗等困难。有赖于赣州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障碍逐一突破。通过数据比对和实际走访,最终让失联群众重新获得应享待遇。”

莞赣协作的成功实践,是东莞社保跨省通办工作的又一突破。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输入大市,东莞市社保基金中心始终秉持“全国一盘棋”理念,先后与贵州铜仁、宁夏银川等4个中西部地市;江西南昌、江苏苏州等13个东南部地市建立社保“跨省通办”合作关系,形成覆盖17个城市的通办矩阵。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持续推进跨省通办向纵深推进,与合作地市共同建立业务对接机制和常态化沟通渠道,动态修订操作手册和办事指南,实现清单、规范、指引、手册的标准“四统一”。

从东江之畔到赣鄱大地的跨省社保协作,不仅让434万元“休眠权益”重归群众手中,更为全国社保跨省通办提供了东莞经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合作范围,计划在今年底前,与湖南、广西等更多省区建立协作,力争为全国跨省解决社保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黄镜铨表示。

文字:记者 王子玺 图片:市人社局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