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轻工业学校 陈卓筠《以像素为刃,传东纵之光:一名数媒学子的红色解码行动》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6 21:12:28

荔枝花香漫过大岭山的石阶时,我肩头的相机早已蓄势待发。站在东江纵队纪念馆门前,望着这方孕育了1940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被曾生司令员称作“东纵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的土地,我——东莞轻工数媒专业的一名学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用镜头劈开时空的阻隔,让东纵精神在数字时代重焕光芒。

广场列队,国歌响起的刹那,风裹挟着荔枝香撞向献花台。我半蹲调整相机参数,将白菊上的晨露拍成碎钻般的光点,把队友们绷直的肩线、肃穆的神情一一锁进取景框。默哀时,快门声成了我与历史对话的暗号;《祭黄帝陵文》中“还我河山”的呐喊震得红墙发烫,我迅速切换短焦镜头,连纪念碑上风雨侵蚀的刻痕都不放过。肩背被相机带勒出印记时,我猛然觉醒:数媒人的“武器”从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记录真相、传递力量”的信念,这和当年东纵战士用生命守护情报的赤诚,根本就是同一种热血!

展厅里,那盏带着缺口的煤油灯像磁石般吸住我的目光。深褐灯垢裹着铜壁,焦黑灯芯上还凝着八十年前的灯花,仿佛下一秒就会重新亮起。“交通员靠它抄情报,有人滚下山坡都护着灯,情报半点没湿!”讲解员的话让我攥紧相机,贴着玻璃拍下灯芯特写。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放大细节,实训课的场景突然涌上心头:上月拍校园文物短片,我在暗房里反复调试补光灯,直到晨光刚好让老校徽的锈迹透出故事感。原来,东纵人“分毫不让”的专注,和我们数媒人“帧秒必争”的较真,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执着!

VR体验区的“百花洞大捷”让我瞬间热血沸腾。戴上眼镜,我仿佛置身硝烟战场,看着战士们护着电台穿梭的身影,突然想起外景拍摄遇暴雨时,我抱着相机狂奔躲雨的模样。摘下眼镜,额汗浸湿海绵垫,我瞬间懂了:我们不是历史的看客,而是红色基因的“解码者”!用VR让同龄人“亲历”战场,用短视频让文物“讲述”历史,这就是数媒学子对东纵精神最响亮的回应!

夕阳将纪念馆的红墙染成金红,我按下最后一次快门:红墙与东莞CBD的玻璃幕墙在镜头里连成光的河流,八十年前的灯花与屏幕上的剪辑光标,都在诉说着不变的初心。这场“重走东纵路”只是开始,未来我会以像素为刃、代码为锋,让东纵精神借着数字的翅膀,飞向更多青春胸膛。数媒人的报国心,从来都藏在每一次精准对焦、每一段用心剪辑里!

作者:东莞市轻工业学校 2024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1班 陈卓筠;指导老师:刘彦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