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33岁就脑梗!谢岗医院卒中中心紧急抢救
东莞+ 2025-10-16 17:15:33

虽然近年来脑梗呈年轻化趋势,但33岁就脑梗还是让很多人吃了一惊,我们一起来看个真实的病例。

刘先生今年33岁,10月1日上午9点30左右,他突然出现右侧肢体乏力麻木,伴有说话不清、头晕,且站不稳。

休息后无缓解,反复发作,他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谢岗医院)急诊科就诊。

检查显示大脑左侧放射冠区“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左侧顶叶有“非急性期脑梗塞灶”,伴周围胶质增生可能;左侧大脑中动脉M1远段重度狭窄。

由于就医及时,尚在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期内,经过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医生于12点28分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完毕后,刘先生右上侧肢体乏力较前明显改善,肌力提升到了V级,精神状态好转。NIHSS评分从5分降到了0分,溶栓成功。

经过后续治疗,10月8日,刘先生达到了出院标准,医生叮嘱他低盐低脂饮食,注意休息和监测血压,定期复查。

才33岁为什么会得脑梗?他身高1米7,但体重178斤,肥胖;

吸烟史10余年,一天约一包;血压高达154/106mmHg;还有高甘油三酯血症。

知多D

一、什么是脑梗?

脑血管破了或堵了,统称为脑卒中(cù zhòng),又叫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

二、脑梗患者有4个共性

1.饮食不当。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会持续损害血管内皮,是脑梗年轻化的重要推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此前刊发研究称,每日少吃3克盐,脑卒中风险可降低20%。另有研究显示,吸烟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

建议成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少吃加工肉和腌制食品。控制糖和精制碳水摄入,预防肥胖与糖尿病。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奶油、肥肉),从源头控制血脂。积极戒烟,必要时通过药物或行为干预科学戒烟。

2.久坐不动。久坐会减慢血液循环,增加血液黏度和血栓形成风险。既往研究显示,每日静坐超过8小时的人,脑梗发生风险可升高20%。

建议白天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常踮脚、勾脚尖,促进静脉血回流。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有助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脑供血。

3.慢性脱水。身体长期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减慢、脑灌注不足。既往研究显示,脱水可使脑梗风险增加近2倍。建议晨起喝一杯温水,白天和运动后也要及时补充水分。

4.脑小血管病变。一方面,很多脑梗患者存在微小动脉硬化灶。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可损伤小血管内皮,导致脑内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形成多发性脑小缺血灶,在影像报告中常表述为腔隙性脑梗。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晕、记忆力减退,多数甚至没有症状。

另一方面,高血压、吸烟、长期饮酒、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可导致脑内微小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在脑组织中形成微出血灶。

建议30岁以上人群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持情绪稳定,有效掐灭潜在的导火线。

文字:李广 图片:医院 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