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东江纵队纪念馆门前,作为广东人的我,心中涌起莫名的自豪。这座纪念馆,记录着属于我们这片土地的光荣与牺牲。
展柜里,一枚锈迹斑斑的子弹静静躺着。旁边的说明牌写着“缴获日军的子弹”。我俯身细看,忽然想到——这枚子弹或许曾从东纵战士的耳边呼啸而过,或许曾打穿他们的军装。我的心揪紧了,仿佛能听到七十多年前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最令我震撼的是事展厅。巨幅照片上,游击队员们在崇山的峻岭间穿梭,在密林深处建立根据地。他们使用的武器很简陋,有的只是长矛和大刀。看着这一张张脸庞,我的内心深受触动,他们中有许多人也才十几岁,却已经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靠智慧和勇气,成为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室外展区,一架退役战斗机和坦克巍然屹立。我抚摸着冰冷的钢铁装甲,思绪万千。东纵前辈们当年只有土制手榴弹和缴获的步枪,却要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而如今,我们的战机翱翔蓝天,坦克护卫疆土。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让我既心酸又振奋。
站在坦克旁,我闭上眼,仿佛听见两个时空的对话。过去的战士在问:“后来,我们赢了吗?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吗?”我在心里大声回答:“赢了!现在的中国,再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夕阳西下,告别纪念馆时,我再次回望。那些书信、子弹,与战机坦克交织成一幅跨越时空的长卷。东纵英雄们在最艰难的年代撑起了民族的脊梁,而今天的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见证着一个强大的新中国。
作为广东人,我格外自豪。这片土地不仅经济发达,更有着英雄的血脉。重走东纵路,我拾起的不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告诉长眠在这里的英雄们:你们当年的梦想,已经实现;你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如今繁花似锦。而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必将接过你们手中的枪——不是真实的武器,而是那份永不磨灭的爱国精神。
红领巾在胸前飘扬,我知道,它的红色,与七十年前旗帜的颜色,一模一样。
作者: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 五年级 4班 李昊轩;指导老师:焦文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