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以前村里的图书馆又暗又挤,书没几本;现在多好啊,空间大、光线亮,新桌椅坐着舒服,还有专门的亲子阅读区,我天天带孙子来!”前不久,寮步镇缪边社区居民叶阿姨带着孙子走进焕然一新的“未来·书寮”,话语中满是欢喜。
从100多平方米的小旧图书服务点到1600多平方米的“未来·书寮”,这个由缪边社区旧图书服务点升级而来的现代化阅读空间,自2025年4月开放至今,已累计接待居民1.2万人次,居民满意度超95%,成了社区1.5万常住人口“家门口的文化栖息地”。
从无人问津的“小旧空间”到人人称赞的“未来·书寮”,这场蝶变的背后,是寮步镇人大代表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代表牵头,破解村民阅读“痛点”
2024年7月的一天,寮步镇人大代表缪志超在社区走访时,被图书服务点外的一幕揪了心——几位老人在门口犹豫徘徊,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扒着窗户往里张望,却没人愿意进去。
“里面设施陈旧,空间也小,孩子坐不住。”家住旧围的叶阿姨叹气说道。一旁,备考的大学生小刘也凑过来吐槽:“想找个安静地方复习,可这里就几排旧书架,连个自习室都没有。”

居民的抱怨让缪志超立刻重视起来。这个2012年建成的图书服务点,多年来一直存在空间狭小、设施陈旧、藏书匮乏三大“痛点”。而这些年缪边社区发展迅速,常住人口从5000人增至1.5万人,老、中、青、少各群体对阅读、自习、亲子互动的需求早已“超纲”,旧服务点早已跟不上居民的需求,改造迫在眉睫。
“听民声、解民忧是人大代表的职责,这事必须抓紧办!”为了精准找准“病根”,缪志超牵头成立了一支调研小组——成员包括2名镇人大代表、6名社区干部和3名居民代表,用半个月时间完成了入户摸底、外出取经、需求测算等工作,把居民的想法和需求摸得一清二楚。
群策群议,共商“书寮”设计方案
调研结束后,缪志超迅速整理出《社区图书服务点改造调研报告》,一边带着报告到镇人大提出意见建议,一边拿着调研数据和居民签名的诉求信,到镇财政部门申请项目启动资金。缪志超的建议获得镇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项目加速落地。
“咱们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很多孩子放学后没去处,图书馆能当‘四点半课堂’;居民也需要个交流的地方,这不仅是个文化设施,更是社区治理的‘黏合剂’。”缪志超说道。
为了确保改造过程公开透明、符合居民期待,缪志超又牵头成立了由社区“两委”干部、监事会成员组成的监督小组,全程参与方案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方案讨论阶段,社区还专门开了2场居民议事会,30余名居民代表围绕“扩建”还是“新建”展开热议,最终达成共识:“旧馆在社区中心,老人小孩走路都方便,扩建更实用!”
最终确定的“未来·书寮”设计方案,将社区综合楼三楼及二楼平台进行改建,总面积达1630平方米——其中室内630平方米,室外露台1000平方米。内部不仅设置了150个阅览坐席,还细分出亲子阅读室、独立自习区、多功能活动室等区域,精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村民共享,提升社区阅读体验
2025年4月,“未来·书寮”正式开放。叶阿姨带着孙子第一个走进来,摸着崭新的桌椅笑得合不拢嘴:“你看这光线多亮堂,桌椅坐着多舒服,以后我天天来陪孙子看书!”小刘也终于找到了心仪的自习区,忍不住点赞:“这里安安静静的,还有充电插座,复习效率比家里高多了。”
为了让“未来·书寮”真正“活”起来,缪边社区还招募了一批热心志愿者,负责图书整理、借阅登记等工作,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书寮的开放时间定为每周二至周日9点至17点30分,周一闭馆进行整理维护,确保始终以良好状态迎接居民。

同时,社区还引入东莞市毅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赞助的10万元科技器材,让孩子们在阅读之余,还能接触到前沿科技。今年夏天,“未来·书寮”更是热闹非凡——50余场涵盖体育、文化、科技、艺术的活动接连举办,惠及群众约3000人次,成了居民眼中的“暑期盛宴”。
截至2025年9月,“未来·书寮”开放近半年,累计接待读者1.2万人次,借书量是旧服务点全年的3倍多。在满意度调查中,95%的居民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有居民在反馈表里写道:“以前社区没地方去,吃完饭只能在家待着;现在好了,吃完饭就来图书馆,能看书还能认识邻居,感觉社区更热闹、更亲切了。”这短短几句话,正是“未来·书寮”成为社区治理“黏合剂”的最佳缩影。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履职不是‘走过场’,要真真正正把居民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缪志超坦言。在他看来,“未来·书寮”不只是一个图书馆,更是社区的文化阵地、邻里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