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黄江镇第一小学 于轶潇《观《明月几时有》 敬勇士刘黑仔》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5 15:46:05

电影《明月几时有》以香港沦陷为背景,聚焦东江纵队的抗日故事。教书先生方兰从柔弱的教书匠蜕变为坚定的革命者,温柔而有力量;情报员李锦荣隐忍于敌营传递情报,沉默而又坚定。

而使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刘黑仔。他没有传统英雄的刻板形象,反倒透着一股江湖气。作为东江纵队短枪队的核心,他说话带劲、身手利落,凭着一手好枪法和满腔赤诚,护同胞、斗敌人,这份接地气的“英雄气”格外动人,让我忍不住去讲讲他的故事。

刘黑仔的“勇”,藏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里。他敢单枪匹马面对汉奸,假装轻松靠近,趁其不备便一刀斩除祸害;也能伪装成普通市民,在日军面前从容周旋,突然拔出手枪,几声枪响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神枪手”的名号绝非虚传;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和战友们曾把武器藏在“运尸”道具中,路上遇到汉奸便果断战斗,面对日军的盘问,又能冷静应对,把敌人耍得团团转。他的勇敢从不是莽撞,而是带着智慧的冲锋,每一次行动,都在为同胞撕开黑暗的缝隙。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底没有激烈的情绪冲击,却被一股绵长的敬意久久萦绕。原来,英雄从不是天生的强者,只是在国家危难、同胞受难时,选择放下个人安危、扛起责任的普通人。刘黑仔和无数东江纵队的战士一样,本可以选择安稳生活,却为了家国大义挺身而出。

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不用再经历战争的残酷,但刘黑仔身上的勇气与担当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在生活里坚守正义,把对英雄的敬仰化作前行的动力,做新时代里有担当的“小战士”。这大概,就是对刘黑仔最好的致敬。

作者:东莞市黄江镇第一小学 四年级 1班 于轶潇;指导老师:李佩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