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全域胸痛急救网显威,99%冠脉堵塞患者获救
东莞+ 2025-10-14 19:17:57

2025年,桥头镇全域胸痛急救网络正式建成并发挥实效——全镇91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50个“心电一张网”站点贯通城乡,桥头医院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同步投入使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实现了心电数据的互联互通与远程诊断“无缝衔接”,更显著提升了全镇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效率和紧急救治速度,为群众生命健康筑起“快速反应防线”。

图片

生命接力:从拒绝手术到含泪言谢

2025年9月7日,桥头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内,52岁的肖某紧紧握住主治医生的手连声道谢:“是你们不放弃,才救了我一命!”鲜为人知的是,就在两天前,他因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导致冠状动脉堵塞程度高达99%,一度命悬一线。这场生命接力的背后,正是桥头镇刚刚建成的全域胸痛急救网络在发挥关键作用。

时间回溯至9月4日,肖某因持续胸痛3天且症状突然加重,才前往桥头医院就诊。医院第一时间启动胸痛中心应急流程,首份心电图即提示“窦性心律、ST-T改变”——这是冠状动脉严重堵塞的典型信号。医生当即判断病情危急,建议立即住院手术,然而患者并未意识到危险,执意离院。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面对患者的拒绝,桥头医院医护人员一边继续耐心解释病情,一边迅速将情况上报镇卫健局。接到消息后,镇卫健局立即启动跨部门联动机制,对接肖某所在的田头角村委会;村干部第一时间上门劝导沟通,终于打消了肖某的顾虑。

9月5日一早,肖某主动返回桥头医院。经进一步检查,他被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脉堵塞程度已达99%,随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医院当即开启胸痛救治绿色通道,DSA设备快速就位,医护团队迅速为其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成功打通堵塞血管。肖某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这场持续48小时的“生死救援”终于迎来圆满结局。

肖某的获救并非个例,76岁的熊大伯此前同样借助“心电一张网”的“快速响应”机制脱离危险。当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心电一张网”实时上传数据,专家远程诊断、医院提前准备,最终仅用34分钟就完成了从“发现病情”到“紧急救治”的全流程,上演了又一场“生死竞速”。

图片

数据说话:“心电一张网”这样炼成

肖某、熊大伯的成功救治,正是对桥头镇全域胸痛急救网络建设成效的生动印证。尤其自2025年4月“心电一张网”项目启动以来,桥头医院作为枢纽,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办医疗机构为“基层支点”,已累计部署50台心电检测设备,覆盖全镇17个村(社区)及41家医疗机构,成功构建“15分钟心电图检测圈”。

更为重要的是,“心电一张网”的“高效协同”特性有效打破了“基层检测、上级诊断”的时间壁垒。依托系统平台,基层医疗机构上传的心电数据平均在10分钟内即可收到桥头医院或后台专家出具的诊断报告,大幅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升危急重症响应效率,构建起“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危急重直转”的高效协同模式。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级诊疗服务,真正实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行”。

图片

截至2025年9月底,“心电一张网”系统已累计处理心电图检测报告2276份,其中发出病情预警541例,精准识别出危急值4例;4名危急重症患者均通过绿色通道实现“无缝转诊”,全部获得及时有效救治。

文字:记者 袁健斌 通讯员 莫衬玲 图片:桥头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