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常平第三小学 周小悦《重走东纵路,寻根县委魂——记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研学之旅》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3 21:18:32

重走东纵路,寻根县委魂

——记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研学之旅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秋日,我们怀揣着肃穆与崇敬,走进了位于东莞市常平镇的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周氏宗祠。这座静默伫立的古建筑,曾是东莞革命斗争的灯塔与心脏,如今作为一处珍贵的红色地标,正向每一位来访者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风雷激荡的岁月。

推开岁月的门扉,时光仿佛在此凝滞。展厅里,一枚斑驳的农会证章、一面褪色的犁头旗、一把锈迹犹存的大刀,静静躺在柔和的灯光下。它们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历史的见证者,以缄默的姿态,向我低语着信念的重量。我闭上双眼,仿佛看见了蔡如平同志化身肉贩子穿行于市井的身影,感受到了在白色恐怖下仍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种。那些泛黄的书信、模糊的照片,都在诉说着何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

我的目光久久停驻在东江纵队的简介前。从榴花塔下响起的抵抗枪声,到遍布华南的抗日烽火,我听见了年轻战士冲锋的呐喊,看见了百姓与子弟兵血浓于水的情谊。历史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文字,而是化作了眼前可触可感的信仰之力,如暖流般涌过我的血脉,激荡着我的灵魂。

这次寻根之旅,让我真正理解了“红色基因”的含义。它不仅是博物馆里的陈列,更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精神密码。当我们凝视先辈们用过的物品,诵读他们留下的文字,就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勇气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传递给我们,成为我们面对未来的力量。

临别时回望,宗祠的飞檐在秋阳中勾勒出坚定的剪影。我终于懂得,红色基因从来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我们与历史之间一座永恒的桥梁。它将先辈的勇气与今天的我们紧紧相连。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将以这段历史为舟,以初心为帆,在属于我们的长河中,驶向更加光明的远方!

作者:东莞市常平第三小学 三年级 1班 周小悦;指导老师:朱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