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龙中学 刘曼莉《聆听历史回响,照亮青春征程》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3 21:16:58

站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前,指尖抚过斑驳泥砖墙,粗糙触感里似还留着八十多年前年轻战士的体温。他们与我们年纪相仿,却在枪林弹雨中淬炼,扛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今天,重走东纵路,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要接住那份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

东江纵队的史册上,每个名字都闪着光。香港爱国教师李淑桓,不仅自己冲在抗日前线,更把六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都送进队伍,1941年被捕后宁死不屈,“东江游击队之母”的称号,是用全家忠魂铸就。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千钧分量;百花洞战斗里,将士们攥着简陋武器硬撼日军,击毙大队长长濑,毙伤敌50余人,让日军哀叹“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这仗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1943年11月,日军对根据地发动“万人大扫荡”,东纵将士成功突围,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他们的机智勇敢,令人叹服。

漫步在修复后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我注意到大队部旧址、会议室旧址、交通站旧址等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点保存完好。墙上的弹痕、褪色的标语,仿佛都在低声诉说着那段艰苦的岁月。而今日的东莞,早已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这座城市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八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茁壮成长,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抗战时期的英雄土地到如今的制造业名城,东莞的蜕变是中国发展的缩影。

当年,东纵战士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当为民族复兴好读书,勤耕耘。时代发展变化,但“担当”二字的分量从未减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东纵精神融进日常,在课堂上钻研、在实践中锤炼,心里装着社会,肩上扛着家国,用知识筑梦,用实干报效祖国,和当年的战士们一样,在为国为民的奋斗里闪光,用知识和能力建设祖国。

东江水长流不息,英雄精神永放光芒。重走东纵路,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东莞市石龙中学 高三 15班 刘曼莉;指导老师:严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