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对口帮扶协作|坝仔镇香云纱加工厂上线 旺季村民月入过万
东莞+ 2025-10-13 13:24:41

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废蚕桑园,如今变身繁忙的香云纱加工车间;上百名当地村民告别“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香云雅产业基地的晒布场上,数十万平方米香云纱面料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工人穿梭其间完成染整、晾晒工序——这家成立于2023年3月的企业,在厚街翁源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助力下,仅两年就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

香云纱产业基地上线

“瞄准大湾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找路子。”驻坝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工作队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最终锁定香云纱这一非遗产业,推动上洞村500多亩旧蚕桑园“华丽转身”。

2023年3月,翁源县香云雅韵薯莨加工有限公司正式落地,目前总投资已超1500万元,建成7个生产车间及200亩标准化晒布场,成功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为乡村产业振兴树起典范。

2025年,工作队再添帮扶新举措:协助企业成功申请300万元东莞帮扶资金及130万元奖补资金,为产业扩能升级注入“强心剂”。目前,产业基地扩建工程已提上日程——计划投资240万元新建3间生产车间,同时投入200余万元,在辉星村展旗小学原址打造集制衣、研发、销售、研学于一体的香云纱展览中心,推动产业链从“生产加工”向“多元增值”延伸。

村民家门口就业,旺季月薪过万

“在家门口上班,旺季一天能挣400多块,好的月份月薪能过万,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辉星村增丰薯莨加工厂务工的刘先生笑着说。如今,香云纱产业已带动上百名本地村民稳定就业,更通过土地租金、厂房管理费、集体入股分红等方式,为村集体每年增收约40万元,实现“企业发展、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的三方共赢。

作为起源于宋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以纯植物薯莨染色、丝绸织造为特色,被誉为纺织界“软黄金”。工作队通过产业链整合,让这一古老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既守护了文化根脉,又激活了乡村经济。

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加快乡村振兴车间扩面提质,让非遗产业成为坝仔镇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持续书写厚街与坝仔协作共赢的新篇章。

文字:吴金华 图片:工作队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