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排中学 李欣然《观东江纵队旧照有感》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2 11:08:50

风吹过林间,窸窣作响。玻璃展柜里静静地躺着几张老照片,似乎埋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泛黄的相纸无言,唯有其深处的故事,才可以跟我们述说,那个烽火岁月里最真实的故事。

其中的两张照片让我驻足良久。我望着这两张照片,让想象的羽翼延伸到了那个年代……

我一睁眼,眼前出现的并不是一群战士,却是一些身材矮小的“红小鬼”。我感到十分意外。他们的脸上仍是一副稚气、天真的样子。但他们眼神里却透露出一股坚定的气息。这让我再大吃一惊,遂开始询问他们的年龄。在得知他们中最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最小的甚至只有十二三岁。这让我不由得重新观察起来——他们都穿着对于他们来说过于大的衣物,上面密密麻麻的打满了许多补丁。手里举着的是快比自己还高的步枪。鞋底也不知因经过多少次的战斗给磨平了。我不禁对于这“小鬼班”肃然起敬。这本该与其他同龄孩子一样,与父母撒娇,与伙伴游玩;在学校学习,在田埂间玩耍的年龄,却告别父母,背负起救国的责任来。

眼前的画面忽的一变,看到了战士与乡亲围绕在一张简朴的餐桌前正在用餐。饭菜并不丰盛,既无大鱼大肉,也没有山珍海味。只有着两个朴素的粗瓷碗,一个盛着咸菜,一个盛着粮食。这些人虽然身份不同但都热情地招待对方,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军民鱼水情。老大娘佝偻着身子,手里的勺子在碗里徐徐搅动,把一勺热饭便稳当地舀进了战士碗中。那大娘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的,是如同看自家孩子般的慈祥;对面的年轻战士端着碗,舀起咸菜往大爷碗里放,十分暖心。即使是粗茶淡饭,在嘴里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爽朗的笑声在漏风的墙缝间撞来撞去。阳光从窗棂的破洞里钻进来,在泥地上织出几道亮线,将那笑容映得像烽火岁月里真诚的金子。

回过神来,双眸里顷刻蓄起了一片微咸的湖泊,倒映着过往的云烟。我望着东纵队老照片,心里便有了答案。在来之前我曾问我自己,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重走东纵路——在这烟火寻常的日子里,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只会在历史书上出现了,那沸腾的热血早已凝固。但是东江纵队的精神会因这次重走东纵路而被唤醒。重走东纵路是为让那凝固的热血再次沸腾,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如今硝烟早散了,枪炮声成了长辈口中的故事,可那精神的火苗还燃着。为了传承,我们当把胸脯挺起来,把志向立起来。骨头要练硬些,学着先辈们“不怕苦、不怕难”的劲儿。学习英雄的精神,得像揣着个火折子,冷的时候拿出来焐焐手,迷的时候照照路。我们这一辈人,站在先辈用鲜血铺好的路上,总得往前多走几步,干出伟业来,才不算辜负了那些曾为我们拼过命的人,才对得起这阳光正好、烟火寻常的日子。

作者:东莞市石排中学 初二 6班 李欣然;指导老师:张旭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