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东莞市东城路与东源路交会处的东海阳光大楼前,指引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距离东城地铁站700米的东城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新办事大厅启用第二天,入口处的“智慧大脑”大屏正跳动着实时数据:“今日流量1839人,今日预约量606人,已办理342人……”

东莞日报记者来到新办事大厅,实地探营和体验。这里不只是办事大厅,更像个有温度的城市驿站。
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 车位充足

在交通配套上,东城政务服务中心新办事大厅交通便利性突出。
轨道交通方面,距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东城地铁站约700米,距同线路旗峰公园站约1.7公里。地面公交方面,距东城中心公交站仅290米,距东城国际公交站370米,多种出行方式可灵活选择。
停车保障同样充足。新办事大厅1号门外设有数十个专属车位,可满足日常办事群众停车需求;东城街道还在大厅周边区域额外预留车位,进一步补充停车空间。
若遇办事高峰期,群众可将车辆停放至1号门马路对面的金月湾广场——该广场同时提供地面车位与地下车库,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停车压力,确保“停车不难”。
一步入厅
导办窗拦住“来回跑”

迈入1号门,拾级而上,4个导办窗口率先映入眼帘。“您的退休申请材料差一份工龄证明,这边可以帮您在线调取。”窗口工作人员手指划过材料清单,抬头时递上打印好的流程指引。
东城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预审关口’,昨天首日超2500人次进厅,2000宗业务办结,靠的就是前置审核减跑动。”
左手边取号机吐出号码条的瞬间,等候区沙发上的刘先生举起了手机:“你看,3分钟办好身份证,5分钟搞定养老认证,比逛超市还快!”他身旁的电子屏滚动更新着窗口状态,社保医保区的叫号声此起彼伏,平均每5-8分钟就有市民带着回执起身离开。
如果因特殊原因办理不成功,也不要着急。办事大厅区域负责人会前来主动询问,引导群众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窗口工作人员详细记录资料情况和办理过程,然后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及时主动反馈给当事人。
三大专区
破解“办事堵点”
在民生业务区,刚办完退休手续的张阿姨正核对回执单:“以前要跑社保、医保、公积金三个地方,现在一个窗口15分钟全办妥。” 据了解,这里21项“一件事一次办”覆盖全生命周期。供水燃气专窗前,市民李女士扫码完成缴费:“再也不用专门跑营业厅了。”
不动产登记区的改革更显“硬核”。窗口工作人员展示着“税费同缴”系统:“二手房带押过户不用先还贷,4项业务全市通办,昨天有位虎门市民特意来办过户,说省了来回两小时车程。”数据显示,商品房高频业务已实现“当日申请、次日领证”。
用心体贴
细节里的“东城温度”

在硬件和环境方面,处处体现出东城街道的用心和对群众的体贴。为建设好和运营好全新的办事大厅,东城街道先后10多次组织外出学习,前往深圳市南山区、龙华区等多地和东莞市多个镇街参观、交流,吸取先进经验。如窗口台面下的木板,统一内移超过20厘米,这样群众在办事的时候坐姿就很舒服。
在一楼“东城力量”展示墙上,集中呈现着60家辖区代表性企业的logo。上市企业、重点制造业,彰显产业支柱力量;建筑业、服务业及园区、商圈企业有序陈列,全方位展现东城产业实力,让企业来办事瞬间感受到“被重视”。

等候区的“东城印象”摄影展前,几位老人正对着旗峰山晨雾的照片讨论。旁边的城市阅读驿站里,市民不仅能够凭读者证自助借阅东莞图书馆的书籍,还可以在咖啡休息区喝一杯咖啡,给手机、笔记本电脑充好电。真正感受到“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办好一件事”的高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