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第三十四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广东岭南第十三届原生艺术与心理漫画公益展及研讨会”在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举行。活动围绕“心象、笔意与艺术畅想”主题,不仅是一次艺术作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关于心灵疗愈的深度对话。
活动由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艺术治疗与心身康复专业委员会协办,市第七人民医院承办。
作为我省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心理公益画展,原生艺术与心理漫画展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成为艺术与心灵对话的独特平台。本次展览秉持“艺术疗愈心灵,公益温暖社会”的理念,汇集了来自广东省内高校的129幅原生艺术作品与心理漫画,每一幅都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映照。
“展览着重凸显原生艺术与心理漫画的独特属性——它们在创作目的、工作机制与作用效果上均不同于一般文化艺术。”组委会介绍,这类创作强调意象从内心生发,笔触自由随性,突出艺术想象在情绪表达与心理促进中的独特价值。展览旨在通过艺术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进对精神残疾人群的理解与关爱,并推动艺术与科技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创新融合。
作为东莞市唯一的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近年来创新探索“艺术+心理”疗愈模式,将传统的医疗服务延伸至情感关怀与生活支持领域。从“音乐处方”到“月饼处方”,从园艺体验到博物馆疗愈,医院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服务精准回应患者的身心需求,帮助患者在美的体验中找回内心的平静,在创作的过程中重拾生命的掌控感。“在这里不仅能治好病,还能感受到被在乎”——越来越多患者的心声,印证了这种创新疗愈模式的价值。
“艺术是无声的陪伴,公益是温暖的接力。我们期待通过艺术疗愈,消解心理问题的污名,搭建理解与接纳的桥梁。”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钟文彬在活动中表示,从广州美术学院的陶艺工作坊到青少年心理漫画创作,艺术正在成为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媒介。他呼吁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耕艺术疗愈实践,让特殊群体的创造力被看见,让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艺术传递到更广阔的角落。
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处长江存余指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干预,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通过原生艺术、心理漫画等表达形式,可以将内在的心理状态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有助于识别那些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心理困惑。”
“从大学生笔下激励成长的心理漫画,到特殊群体释放内心力量的原生艺术,每一幅作品都是动人的心灵表达。”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艺术治疗与心身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鲁新华表示,未来希望拓展多元艺术形式,以另一种方式疗愈自我,让艺术成为心灵健康的守护者。
展览现场,一幅幅作品静静地诉说着创作者的心声。有的用浓烈的色彩表达内心的激荡,有的用细腻的线条勾勒情感的脉络,有的用抽象的形态展现思维的轨迹。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心灵地图”,引导观者走进艺术疗愈的奇妙世界。
据介绍,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当天下午的研讨会还邀请多位专家围绕艺术治疗与心身康复等议题作主题报告,并展开深入交流。这场关于艺术与心灵的对话,正在悄然改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让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艺术的形式变得真正“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