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诗乐映山河,林公精神永流传。10月7日晚,博物馆之夜“星耀滨海湾·诗情颂中华”2025金秋诗乐会在海战博物馆观海长堤上举办。
本次金秋诗乐会由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虎门镇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活动以诗为舟、以乐为桥,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林则徐的英雄精神与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脉搏在此交织共鸣。

诗乐会的舞台依珠江而设,一轮明月造型与不远处的威远炮台、飞架珠江的虎门大桥相映成画,织就一片古今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时空。
夜幕降临,诗乐会在《彩云追月》的悠扬旋律中拉开序幕,依次铺展“月下家国”“家国温情”“双情共鸣”三大篇章,以“星耀湾区”结束,融合管弦乐、朗诵、独唱、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第一篇章“月下家国”中,《秋天里的中国》饱满深情地朗诵出祖国大地丰饶,而后《如愿》与《步步高》的旋律相继奏响,合唱《星斗》唱响青年之声,一首首歌曲既表达了对先辈奋斗的告慰,亦饱含对未来的昂扬期许,以及对林则徐风骨的歌颂。
第二篇章“家国温情”以《月亮代表我的心》与《茉莉花》开篇,为磅礴的家国叙事注入了温暖的个人情感。在《月光下的中国》朗诵中,林则徐的扮演者字字铿锵,讲解员声声清越,他们交错朗诵,让百年前肝胆报国之风与新时代大湾区的梦想,在同一首诗里交汇。独唱《觉醒之门》旋律如浪潮奔涌,唱出了东莞英雄之地的永恒记忆。

第三篇章“双情共鸣”悠扬婉转,管弦乐演绎现代歌曲《这世界那么多人》与古典乐《兰亭序》,别有一番韵味;古典诗词朗诵《水调歌头》与空灵独唱《明月几时有》则传达出“但愿人长久”的团圆祈愿,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合唱。
诗乐会以“星耀湾区”作为尾篇,《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激昂乐声奏响不屈的民族脊梁,独唱《幸福赞歌》唱出新时代的甜美与昂扬。最后,全体演员与观众一同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手中挥舞的国旗与灯火连成一片,将今夜所有的感动与情怀,汇成奔向复兴的壮阔和声。

此外,《林则徐的精神世界》展览也在博物馆展出,不少观众在林则徐的书法、诗词前驻足观看。“这里展示的,正是林公当年在虎门沙角炮台赏月时写下的诗句。”通过讲解员的介绍,观众们不仅了解到历史往事,更感受到了民族的风骨。
186年后,一场诗乐盛宴再一次完成了对“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溯源。昔日,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铸就民族气节;今日,奋进的身影在大湾区热土上拼搏,绘就时代新蓝图。这份穿越历史的精神,也将在一代代中华儿女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