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松山湖双年展:绘就自然、科技与人文共生图景
东莞+ 2025-09-30 19:48:33

与过去对话,与科技共生,与未来同行。

9月30日,“洄游于此,共生不息”首届松山湖双年展正式开幕,六大板块的艺术创作,绘就一场自然、科技与人文共生图景,为这座创新之城注入艺术人文活力,为市民带来历时4个月的艺术盛宴。

首届松山湖双年展以“洄游与共生”为主题,通过洄游的方式,展现共生的持续性。“公共艺术”“主题展”“文献展”“特邀机构”“改造设计”以及“公共项目”六大板块,共邀请50组横跨艺术、建筑、设计及机构参加,展现多维度的艺术创作,勾勒出松山湖新城的自然与人文共生的全域图景,正式开启“科学人文宜居地”的艺术实践,助力松山湖建设未来之城。

松山湖开启“科学人文宜居地”艺术实践

开幕式以艺术家陈雄伟带来的新媒体电音艺术表演拉开序幕,电子声波与松山湖的湖光山色相映,诠释了“科技与艺术共生”的展览内核。

“24年前,松山湖的规划从零开始,‘无中生有’地打造一座新城。如今20多年过去,松山湖实现了‘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愿景。”首届松山湖双年展的策展人、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回顾松山湖的建设过程时表示。

朱荣远表示,首届双年展要展现的是松山湖的另一面——不仅是空间形态,更需彰显人文精神。双年展虽以艺术形式呈现,本质仍是智慧的集聚。物理学中“聚变”是能量集聚的过程,正如今天的集群艺术创作与当年的集群设计一脉相承:24年前从建筑起步,如今在更抽象的艺术层面探索智慧的可能性。

朱荣远认为,双年展只是开端,未来仍需集聚更多智慧与想象力,让这座城市成为中国现代城市的典范,也让现代艺术在此开花结果。当年集群设计坚持本土创新,全部选用中国建筑师,如今我们以更开放的姿态尝试国际化,双年展便是这种可能性的开端。愿松山湖双年展生生不息,“三生万物”。

首届松山湖双年展的策展人、艺术家、上启艺术创始人杨勇表示,希望双年展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专业级的、开放的、包容的展览,希望以双年展为契机,吸引更多的建筑、科技汇集到松山湖这块土地上来。

活动现场,随着启动装置同步点亮,松山湖正式开启“科学人文宜居地”的艺术实践。

50组跨界力量,六大板块全域图景激活城市人文空间

据悉,本次展览横跨艺术、建筑、设计及机构的艺术实践,50组参展者以装置、影像、数据地图等多样化媒介为工具,深入挖掘松山湖的自然肌理与城市记忆,给市民呈现这座城的未来“提案”。

值得关注的是,30余项全新委托创作作品实现了“空间介入式”表达:有的以环湖步道为画布,有的激活工业遗存空间,有的是在地创作公共艺术装置……每一件作品都将松山湖的“生产制造传统、生活哲学与生态智慧”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语言。

此次展览以六大板块构建起松山湖的立体文化图谱,实现了从宏观地景到微观空间的全覆盖。其中“公共艺术板块”将27组/件装置作品散落于松山湖环湖区域,在尊重自然原貌的基础上,打造可互动的在地体验,探索“回归地方”与“重返公共”的价值命题;“主题展‘具身’”则以二十余组/件艺术作品聚焦“身体—空间—城市”关系,探讨心智、城市化、技术、消费符号与生态伦理等彼此交错、相互渗透的当代议题,与松山湖的“技术人文”氛围深度契合;“文献展”以“解码—回溯—兑现—迭代”为主线,通过历史档案梳理松山湖20多年“园城蝶变”历程,成为新城发展的“可访问档案”;“特邀机构板块”汇聚深圳、广州、重庆、香港、澳门、旧金山六家各具愿景的艺术机构的案例,展现“行动中的机构”搭建公共对话平台,呼应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创新共同体”定位;“改造设计板块”以5处江库联网原水管道工作井与5处滨湖建筑景观为对象,进行创意改造,在工程理性与美学感知间找到平衡,赋予公共空间“二次生命”;“公共项目板块”则以贯穿展期的十余场活动,以“关系美学”为核心推动“艺术日常化”,让市民成为文化创造的参与者,各板块相互呼应,共同激活松山湖的城市文化空间。

助力建设未来之城

本次双年展将在不同阶段持续推出系列参与式共创、工作坊、艺术行走与田野研究等十余场公共项目活动,回应松山湖的自然人文地景,构建“学术—艺术—公众”的对话桥梁,切实践行“艺术融入日常”的理念,让公教活动成为连接艺术与公众的重要纽带。

从科技高地到艺术新城,首届松山湖双年展正以“洄游与共生”的理念,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新范式。正如展览文献中所写:“这里的艺术不是点缀,而是城市生长的有机部分。”

在东莞松山湖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的未来坐标上,这场双年展的意义更显深远——它不仅为松山湖留存了“从水库到科学城”的发展记忆,更以艺术为媒,为这座科创之城培育了“科技有温度、人文有深度、生态有广度”的城市基因。

未来,松山湖在追求科技创新突破的同时,始终保持人文生态的鲜活与多元,最终成长为兼具“硬核科创实力”与“柔软文化魅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标杆新城,而首届松山湖双年展,正是这幅未来图景的序章。

展览将持续到2026年1月30日,跨越国庆、元旦等多个节假日,为市民提供秋冬春三个不同季节的度假式观展体验。策展团队精心策划,以松山湖环湖区域独特地景为界面,呈现27组/件装置作品。

展览期间,市民可以以悠兰里ULAND-文化艺术街区为起点或终点,在B1栋“文献展”室内展场了解此次松山湖双年展深厚的历史语境,“主题展”和“特邀机构板块”欣赏独具巧思的室内艺术作品。展览期间,为便于市民环湖游览“公共艺术”板块的公共艺术装置,松山湖商文旅推出的4条观光车路线,让市民游客能在各艺术装置之间轻松往返。

国庆期间,观展之余,观众还可以在悠兰里ULAND-文化艺术街区游玩,松山湖金秋欢庆嘉年华也将在此精彩上演。这里会有10场文艺演出连番登场,还有“水陆空”酷炫体验。此外,顺德与澳门的特色美食、潮流运动项目以及非遗手作展示,都将一一呈现,精彩纷呈。

文字:张华桥 图片:程永强 视频:欧珠措姆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