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医保局收到了一封特殊的12345热线工单——既不是投诉,也不是求助,而是一封饱含深情的表扬信。信中,一位市民通过家人2006年、2015年和2025年三次截然不同的就医经历,折射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从“有”到“优”的温暖变迁。朴素的文字背后,是一个普通家庭在就医路上的真实获得感,也是医保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生动写照。
一封信:三个时代,三种就医境遇
“2006年,爷爷一场大病,全家族四处筹钱,几乎掏空家底;2015年,朋友家孩子得了白血病,借遍亲朋好友后只能求助网络众筹……”这位市民在信中感慨地回顾。而如今,2025年当家人再度面临重病时,情况已截然不同——靶向药及时纳入医保,报销比例最高达90%,曾经的天价药让普通家庭也用得起。“现在的就医体验也完全不同了:排队时间短了,报销手续快了,手机操作就能办理。我们这些扛着家庭重担的中年人,终于不用在医院来回奔波中‘筋疲力尽’,而是能体面、从容地陪家人渡过难关。”
一场急救:跨城联动化解报销难题
市民的感谢源于日常体验的改善,而医保部门的应急处理能力,则在关键时刻彰显了制度的温度。今年4月一场跨城生命接力,正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某企业员工突发重病,于广州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但因医保显示未缴费导致无法办理住院医保登记。由于该患者医疗费用高昂、家庭经济困难,家属和企业焦急万分。茶山医保分局工作人员回忆:“接到12345热线工单后,我们第一时间核查处理,迅速联系企业,并上报市局追溯问题根源。系统显示,该名员工此前在惠州有参保记录,如今在东莞工作参保,但因企业在参保当月未及时缴费,导致其在参保次月无法正常享受医保待遇。”
但政策的温度此时得以彰显——根据省、市关系转移政策,参保人在转移接续前中断缴费3个月(含)以内的,可按规定办理中断缴费期间的职工医保费补缴手续,补缴后不设待遇享受等待期,缴费当月即可在转入地按规定享受待遇。考虑到患者家属在病房日夜守候,东莞市医保局主动协调企业代表联系惠州市医保局,快速办结转移接续,很快实现待遇衔接、开通医保实时结算,极大缓解了家庭的垫资压力。这不仅是一次跨区域协同的暖心示范,更是医保服务“不掉线”的生动写照。
一份初心:医保改革惠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东莞市医保局坚持从制度改革着手,构建并完善全市多层次医保体系,拓展保障内涵,推动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不仅为群众提供健康托底保障,也使群众获得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
在参保覆盖上着眼长远。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放开居住证参保限制,新生儿可凭出生证参保,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精准化开展高校学生、新生儿、新业态人群等参保动员工作,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在待遇保障上拓展内涵。持续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安排,实施新医疗保障办法,医保待遇稳步提升;积极支持生育政策,将8个辅助生殖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组织实施39批次国家、省集采,为患者减轻费用负担超过55亿元。医保药品目录收载药品达6399种,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和儿童疾病等药品保障逐步完善。
在经办服务上提质增效。全流程疏通群众看病就医堵点,将刷脸支付应用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持续畅通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仅2024年,东莞跨市、跨省异地就医累计直接结算达46.32万人次,为参保群众减少垫资15.51亿元,群众医保服务的便捷性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双向奔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医保业务涉及面广,群众诉求种类多,社会关注度高。”东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主动换位、向前一步,把解决诉求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正如对这份特殊表扬信的回复,市医保局在向市民表达感谢的同时,也郑重承诺:“医疗保障关乎人民群众福祉,党和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为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医疗保障领域改革措施不断推进,努力解除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后顾之忧,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医保工作的支持与肯定,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持续提升保障质效,优化服务水平,更好地呵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使医疗保障服务更加可感可及,不断回应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新期待。”
这封来自普通市民的表扬信,是对东莞医保改革温暖的肯定,也是一个时代的生动注脚。它记录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幸运,更是医保制度体系从建立到完善、从覆盖到优化的发展历程,深刻地影响和改善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医保的故事,也正在从“能看病”走向“好看病”“看好病”,从“有保障”走向“优保障”,使群众健康更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