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温度,藏在健康的细节里。
傍晚的东莞运河边,市民沿河漫步,闲话家常。这幅安宁的生活画面,背后是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为守护每一位居民健康所构建的精细、坚韧且充满温情的体系。
随着《东莞市卫生健康平急双优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正式落地,东莞正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与全民健康保障深度融合,以“平时夯基、急时应战”的双轨策略,构建“平时服务有温度、急时防控有力度”的现代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探索超大城市优质健康服务的时代课题。
平时夯基:健康融入生活,筑牢文明根基
在东莞,“健康”正从一个专业医疗概念,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可参与的日常生活方式,渗透于街巷阡陌,融入城市肌理。
“高血压患者如何科学控盐?”“儿童营养早餐如何搭配?”这些贴近生活的健康议题,通过东莞创新推出的“菜单式科普清单”,走进社区、企业和学校。全市范围内的健康教育技能竞赛、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等活动蓬勃开展,营造“人人关注健康、人人享有健康”的氛围。“二十四节气喝好茶”等品牌项目,将健康科普与本土文化巧妙结合,形成独具莞邑特色的健康科普矩阵。

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传播,离不开制度保障。东莞推进“两库一机制”建设——健康科普资源库、健康科普专家库,以及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资源库平台与服务号已成为市民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专家则通过讲座、直播等形式深度介入科普创作。全市建立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构建起全媒体宣传矩阵。
规范的健康素养监测,为健康促进提供精准“导航”。东莞建立“监测-评估-干预”闭环管理机制,根据数据动态优化干预措施。数据显示,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成为市民的自觉选择。
心灵守护:构建心理服务体系,织就温暖“心安网”
健康的真谛,不仅在于身体强健,更在于心灵丰盈与安宁。东莞通过构建覆盖广泛、形式多样、专业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市民搭建“心灵避风港”。

今年8月1日,一辆名为“麦洲岛直通车”的流动心理健康服务车从长安镇驶出,标志着东莞首个覆盖全市的心理健康公益行动启动。未来一年半,这辆载着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疗愈设备的“直通车”将驶入每一个镇街,提供面对面咨询、绘画疗愈、团体辅导等服务。“涂画之后,心里敞亮多了。”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分享道。
同时,一张覆盖更广、响应更快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正在加速编织。全市推动超40%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优化“12356”心理援助热线,建立学校与医疗机构间的“绿色转诊”通道,重点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市级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技术指导中心及东莞市心理健康协会,为全市心理服务提供专业支撑。

在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麦博莞心堂》展厅,219幅小林漫画以其温暖笔触和智慧话语吸引市民驻足。“生活爱出难题,但时光总有答案”——一位企业职员王小姐站在画前感慨:“在这里,瞬间感觉被理解、被接纳,终于可以允许自己不必时刻扮演‘超人’。”
艺术疗愈作为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实践,在东莞展现出独特魅力。卫生健康部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对接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探索文化与心理科学的跨界融合,并利用全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努力消除偏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的社会氛围。
急时应战:智慧预警联防,筑牢安全防线
作为人口高度密集的超大城市,东莞的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复杂挑战。“平急双优”行动通过构建智慧预警、专业应急和多部门协作,将安全防线前置,切实做到“预防为先、关口前移”。
人居环境的持续提升,是筑牢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东莞同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清理积存垃圾、污水和杂物,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加强学校、医院、车站、商场等重点场所的日常清洁与预防性消毒,强化病媒生物防制。“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文明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智慧化监测预警体系的完善,为及时发现疫情苗头安上“火眼金睛”。东莞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发挥“前哨”作用,整合监测分析、评估研判和预测预警职能,推进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应用,对全市传染病报告实时监控。通过哨点医院等多渠道收集数据,及时核实并响应预警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置”。
高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离不开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与顺畅的部门协作。东莞重组市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队伍,并探索以片区为单位组建联防联控应急联队。各片区由综合能力较强的园区、镇(街道)牵头,在市级指导下定期开展培训、拉练和演练,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协同流调机制,实现快速流行病学调查和轨迹追踪,并加强部门间信息联动与会商,确保疫情及时研判、科学处置。

《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3.5%以上,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26.5%以上,打造平急结合的卫生健康服务与防控体系。这些数字目标,不仅是东莞对“人民健康至上”理念的坚实践行,更是对超大城市健康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正如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健康不应是稀缺资源,而应成为每位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我们追求的,是让健康文明的理念真正融入城市基因,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最动人的民生底色。”
当夕阳再次洒向运河,散步的市民或许不会细数身边有多少健康设施、多少应急保障,但他们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文明,正体现在对每一个生命健康的细致关怀和坚实守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