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水枪再往前冲一点,把路沿的油污彻底冲干净。”9月29日上午,道滘镇济川广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镇干部带队手持扫帚带头清扫,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环卫工人们分工协作,高压水枪冲刷路面的嗞嗞声、铁锹清理杂物的碰撞声交织成清洁攻坚的乐章。

自9月19日召开东莞市全域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各镇街(园区)迅速响应,深入推进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行动,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志愿者及市民群众1.3万人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聚焦村内主干道、河塘水沟、公共区域等开展集中清洁,推动村庄环境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
人机联动清死角,推动全域焕新颜
“以前这条巷子里杂物堆得走路都费劲,现在清爽多了。”道滘镇蔡白村村民陈姨站在桥东大街的巷口感慨道。在济川广场清洁现场,12名保洁人员正采用“机械+人工”模式作业:洒水车缓缓驶过主干道冲洗路面,人工则重点清理墙角“牛皮癣”和绿化带内的隐蔽垃圾,仅一下午就让广场环境焕然一新。

行动期间,各镇街以“三清一查”为重点,认真抓好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各村(社区)对辖区内背街里巷、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整治,共同打造一个整洁、有序、文明、优美的村庄环境。做到彻底清理村庄积存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淤泥杂物、清理农田(果园)及周边农业废弃物,全面排查和巩固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成效。做到房前屋后整齐有序,村道巷道干净整洁,河塘水沟水体洁净。
洪梅镇新庄村党员干部带头攻坚河道及周边卫生死角。“这些堆积的枯枝落叶不仅影响美观,还是蚊虫孳生地。”该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一边清理河道漂浮物,一边调配人员清理周边闲置地的废弃物和积水,并组织人员排查楼顶积水,清理一处立即消杀一处。

此外,各村(社区)充分利用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出来的边角地、闲置地、插花地,积极推进以“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为主体的绿美小园等小生态板块建设,用“绣花功夫”打造绿美小园,让绿美小园成为装点农村的星星点点,以边角特色小景带动村容村貌全面提升,点缀东莞美丽乡村画卷。
据介绍,村庄清洁行动期间,全市共清理积存垃圾数量约65吨,清理房前屋后巷道杂物等3016处,清理河塘水沟淤泥、漂浮物数量约2.8吨,清理农业废弃物0.8吨,排查整改农村厕所管护不到位问题83处。通过村庄清洁行动,全市新增102个“绿美小园”。
宣教结合促参与,推动全民提素质
“这是虫媒防控宣传册,您看家里的积水盆要及时清理。”在虎门镇村头社区的宣传摊位前,工作人员正通过实物演示讲解防蚊知识。虎门镇卫健、城管、网格、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动,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

谢岗镇的党员志愿者们在清扫过程中随身携带“文明公约”宣传单,走到哪里讲到哪里。“大爷,这些闲置瓶罐要及时清理,容易滋生蚊虫。”志愿者向独居老人耐心解释,并帮其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清溪镇则逐渐从“清积水、灭蚊虫”的单一举措,转向“清卫生黑点、补卫生短板”的全域环境卫生大整治。“清理前,我们挨家挨户做通思想工作,把整治方案、后续规划全部公开,让业主们心里有了一本‘明白账’。”康怡花园党支部负责人如是说。清溪镇还将房东纳入义务宣讲队伍,形成“人人动手清积水”的良好氛围。
村庄清洁行动期间,各镇街(园区)还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广播电视、宣传海报等传统手段形式,创新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向群众积极宣传市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村庄清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撑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污水乱泼乱倒、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文明行为。

如今,松山湖的绿化带已修剪整齐,樟木头镇花池里的鸡冠花、百日草竞相绽放,东莞城乡在洁净中焕发新颜。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村庄清洁行动紧扣全域文明建设要求,将蚊媒防控与爱国卫生运动深度融合,不仅擦亮了城市“面子”,更做实了民生“里子”。
常态化加强消杀,推动全时保洁净
东莞将持续开展全域爱国卫生运动,落实省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三个不变、三个提升”要求,科学高效开展蚊媒监测、环境整治、成蚊消杀等工作,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全市蚊媒密度稳定控制在安全水平。11月底前,每周三、周五各开展1次爱国卫生统一行动,全覆盖整治卫生死角,铲除蚊虫孳生地,每周五开展1次全域集中灭蚊行动,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布雷图指数监测,确保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处置。11月起,聚焦比赛场馆及接待酒店等重点区域,每天开展布雷图指数监测,加大蚊虫消杀和垃圾积水清理频次,完善物理防蚊设施,加强个人防护措施提醒,全力切断疫情传播渠道。

同时,大力加强全域环卫保洁。每周开展一次全城“大清洁”,推动全域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严格执行环卫保洁分级分类作业标准,推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市家具“无污渍、无积尘、无积水、显底色、显原色”。规范环卫工人着装,倡导文明作业。11月起,采取定人、定点、定岗,强化比赛场馆周边动态保洁,实现“不乱倒垃圾”“垃圾不落地”。每周开展一次全城“大清洁”,推动全域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城市环境更宜居宜游,为打造富有湾区特色、东莞魅力的全运盛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