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廿载“十环”匠心路!“宝藏”教练张东淬炼东莞射击“梦之队”
东莞+ 2025-09-29 14:52:11

晨曦微露,暮色渐沉,东莞体校射击馆里总有一个挺拔的身影在队员间穿梭——他就是党员教练张东。这位1999年入党的陕西汉子,自2004年扎根东莞体校以来,二十年如一日地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镌刻在体育事业中,用专业与奉献谱写了东莞射击的辉煌篇章。

从三秦大地到南粤热土,从基层教练到金牌教头,张东用二十载光阴生动诠释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深刻内涵。他培养的运动员中,既有亚洲冠军王淑怡,又有征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李佩璟,更有亮相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惠子程。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坚守。

他如精准的子弹,二十年始终瞄准同一个目标;他似沉稳的枪手,用专业与奉献直击时代的靶心。如今,在东莞建设体育强市的新征程上,张东正带领团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阔步前进!

廿载砺剑,打造冠军之师

“东莞射击能持续领跑南粤,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成果,而是团队众志成城的结晶。”作为团队里的党员,张东始终以先锋姿态凝聚着队伍力量。他带领的5人教练团队中有3名党员,这支“红色战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出色表现,在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射击(步手枪)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战绩:不仅以21金16银12铜的绝对优势包揽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三项桂冠,更8次刷新省赛纪录,同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其中两名新秀运动员更是一举加冕“五金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这支冠军之师的成功轨迹与张东的执教生涯高度重合——自他执掌教鞭以来,东莞射击队始终稳居全省前列,成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彰显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范本。

“队伍能保持领先,关键在于团队的专业素养、技术底蕴和对射击事业的赤诚之心。”张东的这句肺腑之言,道出了成功的真谛。在他的引领下,教练团队形成了“党员冲锋在前、全员勠力同心”的干事氛围,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承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

在选材育才这一核心环节,张东打破了传统体能至上的桎梏,独创“心态适配法”。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东莞射箭队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基层选材网络。张东的选材标准别具一格:面对步枪选手,他特别注重考察心理韧性,通过寒暑假集训开展“压力测试”,用一两周时间观察候选人在高强度训练中能否保持“头脑清醒、处变不惊”,面对挫折时是否具备“沉着应对、越挫越勇”的特质。

训练场上,这位党员教练始终践行“效率优先”理念。“举枪时长不是关键,每一枪都要有明确目标。”他将40分钟耐力训练科学分解为“稳定奠基-动态调整-极限突破”三个阶段,用“这一枪要解决什么问题”的通俗指导,让队员始终带着思考训练。

此外,他注重以思想引领成长,常常激励队员:“我们的目标不只是省队,要着眼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高高飘扬。”这种“动作要精细如绣花,眼界要开阔如海洋”的培养理念,正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新一代射击健儿的全面素质。

严师慈父,全方位护航队员成长

在运动员们眼中,这位教练既是严苛的导师,更是温暖的“张爸爸”。

“张教练对每个技术动作都追求极致完美,”队员吴美玲回忆道,眼中闪烁着敬佩,“但他总能将复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我们一听就懂的大白话。‘比赛时教练不能替你上场’,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关键时刻要靠自己的判断力——这才是真本事。’”

这份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源自张东对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执着信念。令人意外的是,在训练场上雷厉风行的他,却格外关注队员们的文化课成绩。“训练不能成为偏科的遮羞布!”训练间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没有文化积淀的运动员,就像没有根基的大树,再高也会倒下。”而当训练结束,他又会变身为队员们最爱的“张爸爸”,用一个个暖心的玩笑和贴心的关怀,弥补这些年轻运动员缺失的家庭温暖。

正是这种“严师慈父”的独特教育理念,让张东在面对家长的疑虑时格外有说服力。“体育和文化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他以李佩璟、王淑怡等得意门生的成长轨迹打消家长的顾虑,“这些孩子不仅通过体育特长进入名校,更比普通学生多了一份抗压能力和意志品质。”

当谈及更深层次的职业发展担忧时,这位铁血教头眼中总会闪现出不一样的光芒:“体育这条路,走到巅峰是为国争光。这份荣耀,值得我们用青春去拼搏,用生命去守护。”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就像他为队员们铺就的那条通往梦想的道路。

在生活作风与职业操守上,张东更是赢得了广泛赞誉。“他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儒雅、有修养、洁身自好。”东莞体校训练科负责人张瑜告诉记者,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同事,提起张东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党员教练的修养从不是挂在嘴边的词汇:他钻研技术,自学枪械维修;团队遇到难题,他从不推诿,主动牵头协调;即便能力出众,也始终保持谦虚低调,从不在人前夸耀成绩。

薪火相传,续写光荣与梦想

当前,东莞正全力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力争在奥运赛场上实现新的突破。尽管年近六旬,张东对体育事业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一方面以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为目标,精心培养“拿上去就能用”的高水平运动员,源源不断地为省队输送优质后备人才;另一方面,他积极推广激光枪项目,降低射击运动的参与门槛,通过深入基层学校挖掘本土苗子,为项目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经验丰富的张东十分注重“传帮带”的作用。他不仅构建了完善的后备人才梯队,确保人才培养无缝衔接,更倾注心血培养新一代教练员。几十年的执教经验,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练,尤其注重选拔和培养“品德优良、责任心强、自律严格”的新生力量。

“张东是我们东莞体校的‘宝藏’教练。”张瑜这样评价道,“他的训练水平在学校所有项目中首屈一指,却始终谦逊低调。每次评优推先,他总是婉拒,说要给年轻人更多机会;遇到困难,他从不抱怨,总是默默承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基层党员的质朴本色和赤诚担当。”

如今,张东依然坚守在训练一线。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一批批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庄严承诺;用“少说多做”的实干精神,为年轻教练树立标杆。正如张瑜所言:“前辈们对事业的坚守与热爱、奉献与传承,让我们年轻一代不敢有丝毫懈怠。”

夕阳的余晖洒在训练场上,张东的身影依旧忙碌。他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编织出一张薪火相传的网——网住的是对体育事业的赤诚,托起的是城市未来的荣光。当被问及愿望时,他望着场上正刻苦训练的少年们,微笑道:“这些孩子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就是我职业生涯最开心的时刻。”此刻,枪的准星正对准远方,恰如东莞体育强市建设的征程,在无数个“张东”的接力中,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稳稳瞄准。

文字:陈沛鸿 图片:陈沛鸿 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