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 | 跟着这场展览,跨越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20年
东莞+ 2025-09-29 09:30:17

金秋送爽,书香满城。9月28日,以“廿载书灯 领航前行”为主题,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二十周年展览在东莞图书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

2025年,是东莞“图书馆之城”建设20年,也是东莞图书馆新馆开馆20年、阅读推广工作委员会创建20年。本次展览通过创·新、前·沿、人·馆、书·城、产业·空间和声·忆六大展区,全面回顾二十年来东莞图书馆在体系建设、服务创新、阅读推广、专业队伍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生动讲述了馆、城、人之间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动人篇章。

廿载书灯,点亮一座城的文化梦想

二十年来,东莞图书馆始终与城市同频共振,与时代并肩前行。

2005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新城”战略,启动“图书馆之城”建设。2005年9月28日,东莞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以其创新的服务理念和现代化的设施,一跃成为全国地级市公共图书馆的标杆。

发展进程中,东莞图书馆开创了多个“第一”:率先实践“24小时自助服务”理念并实现全市覆盖,引领图书馆无人值守、24 小时不打烊新时代;成立大陆首家漫画图书馆与全国首家粤剧图书馆,为特色专题馆建设树立典范……

与此同时,东莞图书馆在卓越绩效管理、战略规划、专业成长以及中美图书馆交流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一路走来,东莞图书馆赢得了诸多荣誉。

回眸 20 年,东莞图书馆的发展之路,不仅是当代城市图书馆发展的缩影,更是 21 世纪城市图书馆守正与创新的典范。

千馆沃土,构筑全民精神家园

在创新基因的驱动下,东莞图书馆从服务模式的突破,走向了服务网络的全面布局。以读者为中心,致力于完善“10分钟阅读圈”,实现“处处有书香、时时飘书香、人人享书香”,是东莞图书馆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截至2025年8月底,东莞图书馆已构建起覆盖全市的服务体系。建立起1个总馆为核心,53个分馆为骨干,延伸至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557个村(社区)服务点、218个城市阅读驿站等多元设施,形成贯通市、镇、村三级的服务网络,让阅读服务直达基层,夯实“图书馆之城”的根基。

东莞图书馆还着力打造“书香东莞”品牌活动。推出文化名人IP“伦明”,并立足“潮流东莞”城市名片,深化动漫与绘本两大专题特色,不断提升“4·23世界读书日”和年度“东莞阅读季”等重要节点活动的影响力,让书香真正融入城市的文化肌理。

从开创行业先河,到服务体系创新与品牌活动赋能,“创·新”展区清晰呈现了东莞图书馆二十年的演进脉络。图书馆构筑起一座全民共享的精神家园,让“书香东莞”成为城市厚重而有内涵的文化标识。

阅向未来,开启智慧与温情的新征程

过去二十年,阅读推广工作委员会与东莞图书馆形成了紧密的“理念-实践”共同体。“前·沿”展区展示了图书馆作为委员会的“试验田”与“先行者”,将理念转化为创新实践;委员会则作为“舞台”,将东莞经验推广至全国,共同推动了全国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

这一合作模式成效显著。近年来,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年接待读者超千万,图书借阅量持续增长。

而在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而温暖的人生片段。2020年端午节,农民工读者吴桂春用一张舍不得退的读者证和131个字的留言,写下了对图书馆最深情的告白,感动了全网;钟宇在图书馆中潜心创作,完成了《心理大师》一书,从普通读者成长为畅销书作家;2014年,6岁的姜二嫚以一句“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走进公众视野,如今在东莞图书馆的浸润下,她已创作千余首诗,出版多部诗集,成为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

不止是他们,二十年来,千千万万的市民读者都是东莞图书馆成长的见证者、参与者,共同编织着属于这座“图书馆之城”的集体记忆。

本次展览在“人·馆”、“声·忆”展区,汇集了二十年来不同读者与图书馆相伴成长的故事,以及那些深藏心底的寄语。每一段讲述,每一句心声,都是人馆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贵切片,凝聚着直抵人心的温暖力量。

图书馆的价值不仅在于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充足的文献资源、现代化的设备,更在于它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滋养城市精神的文化引擎。从一座图书馆,到一座图书馆之城,东莞图书馆已生长成为东莞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润物无声、韧性而智慧的文化力量。

未来,东莞图书馆将继续立足群众需求,深化体系建设,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技术赋能,加强跨界、跨行业融合,让阅读以更多元、更生动的方式惠及更多的人,共筑奋进、追梦、幸福的精神家园。

文字:谢冰莹 图片:东莞图书馆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