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爱科普㊵ | 莞城少年宫:让科普之花绽放在少年心中
东莞+ 2025-09-28 19:23:11

在东莞莞城,有一座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科学乐园”——莞城少年宫。它自2010年开放以来,成为“学在莞城”的亮点工程。如今,它更是凭借“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东莞市创客培育中心”的硬核资质,以课程、活动、赛事为纽带,每年吸引超6000人次参与科技类课程,近两年斩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项177项,让科普教育真正走进青少年的生活。

课程筑基:构建四大领域科普体系

莞城少年宫秉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理念,打造“宫艺”特色品牌,构建起涵盖体育、艺术、美术、科技综合的四大领域课程体系。在科技科普领域,课程设计紧扣“沉浸式体验”“个性化教学”“实践性活动”三大核心,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无论是基础的科学原理讲解,还是进阶的计算机编程、无人机操控、机器人设计等课程,都注重“知行合一”。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低年级学生从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入手,例如感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物理现象;高年级学生则深入计算机编程、无人机操控等复杂项目,在动手实践中提升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既保障了科普的普及性,又为科技特长生搭建了进阶通道,每年超6000人次参与的规模,印证了课程的受欢迎程度。

活动搭台:让科普“流动”起来

“不用跑远,在园区就能玩滑翔机、操控无人机,孩子特别开心!”这是莞城科技园一位家长对“流动少年宫”活动的感慨。作为莞城少年宫的特色科普品牌,“流动少年宫”打破场地限制,将科普直通车开进社区、园区、学校,把“家门口的科普”送到青少年身边。

每年暑期,“流动少年宫”都会聚焦特殊群体——园区企业员工子女中的“小候鸟”。今年7月,莞城少年宫联合莞城科技园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科普一‘夏’”活动:六大主题体验区里,孩子们拼装滑翔机、组装四驱车、体验战车与火箭模型射击、操控无人机,通过“集章打卡”的趣味形式,在玩乐中锻炼动手能力。同期开展的5天科学探索公益课,更是涵盖物理、化学、生物领域实验,从搭建桥梁模型到观察磁学现象,让“小候鸟”在安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科学魅力,累计吸引数百名家长孩子参与,传递城市温暖。

除了“流动”活动,莞城少年宫还常年策划多元化科普体验。如公益科技体验课、公益科普电影、公益科普讲座、创意工程师大赛等,每年20余场科技类公益活动,惠及青少年超5000人次。

赛事引领:打造“科智莞城”品牌

“机甲对抗赛开始!”在莞城街道第七届科技节闭幕式上,四支机甲代表队的巅峰对决,让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莞城街道科技节是区域科普的“重头戏”,每年莞城少年宫都深度参与,每届为期一个月,涵盖科技小发明、科技讲坛、项目式学习、科技比赛等多元环节。

以第七届科技节为例,闭幕式上的无人机编队表演率先点燃氛围,几十架无人机变换飞行阵列,展现科技的灵动。在成果展示环节,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学生汇报“大国重器”项目式学习成果,莞城实验小学、建设小学的小发明家分享创作故事,东莞市首届“十佳科创之星”张钧皓讲述成长经历,为学弟学妹树立榜样。机甲对抗赛中,莞城中心小学、莞城步步高小学等代表队的机甲灵活穿梭、攻防对决,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科技竞技的魅力。莞城少年宫科普剧《智看AI》则通过精彩表演,探讨人工智能的利弊,引发深度思考。

除了科技节,莞城少年宫还承办莞城街道小学生信息学创新大赛等赛事,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好氛围。近两年来,莞城少年宫师生在各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177项省级及以上奖项的背后,是赛事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有力激发。

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莞城少年宫始终将“普惠性”放在首位,努力让优质科普资源覆盖更多青少年。未来,莞城少年宫将继续深化“宫校协同”,拓展公益服务半径,开发更多精品科普项目。(本项目为东莞科普专项资助项目)

文字:赵海霞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