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生动映照。梅于风雪中绽放,象征坚韧不拔的傲骨;兰在深谷里含香,代表高雅恬淡的品格;竹以中空外直,彰显谦虚刚正的气节;菊临霜而荣,寄托淡泊隐逸的风骨。从即日起去岭南美术馆打卡,将能集中感受“四君子”在中国画中的美学表达。

9月28日上午,“从可园出发”第四届展览:“风骨·时代——名家绘梅兰竹菊作品展”在岭南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展览以“风骨·时代”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梅兰竹菊”这一经典母题的集体性当代诠释,深入探讨中国画核心精神的现代性转换路径,传承弘扬岭南文化,生动展现立足于传统根脉、直面时代课题的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展览对中国绘画史关于梅兰竹菊绘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文献的梳理和展示。居廉、居巢、何香凝、张大千、林风眠等近现代美术大家绘梅兰竹菊题材的原作,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本次展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承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协办。

六大专题板块多维度展现“四君子”主题
长期以来,岭南美术馆秉持岭南文化精神,自觉扛起传承地域文脉、彰显中国风格、引领学术风向的使命担当。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杨嘉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东莞作为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艺术脉络源远流长,孕育了张穆、“二居”、邓白等艺术巨匠,更以可园为代表,打造岭南画学创作、交流与研究的艺术高地,成为岭南美术史上一个鲜明的坐标。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的创新活力在此交织,这种敢于创新与探索的先锋精神,正是东莞敢为人先城市品格的生动写照。
从明末清初王应华的兰草、张穆的墨竹,到近现代邓尔雅、容庚等大家的艺术实践出发,岭南美术馆依托东莞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岭南画学的历史资源,以推动南北艺术对话和彰显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的活跃姿态与创新动能,精心策划举办本次展览。

本次展览共分“时代精神”“粤韵芳华”“君子之风”“天地清音”“草木本心”“暗香疏影”六大专题板块。其中,“时代精神”专题聚焦于传统美学符号在当下的嬗变;“粤韵芳华”专题凸显了岭南浓郁的地域特色;“君子之风”专题重新诠释了君子人格的当代内涵;“天地清音”与“草木本心”专题引领观众回归自然本体;“暗香疏影”专题致力于追寻超越形质的精神意境。
本次展览亮点纷呈:“全国院体名家阵容+历代文献梳理+薪传讲堂+专家学术交流”“八十多位全国名家+四百余幅精品力作+八十余件各大院体名师课徒稿”“以空间演绎诗性美学,以沉浸唤醒文化共鸣”“带娃玩转千年国画课!闻香喝茶领国风潮玩”“名师绘东莞写生旅”“水墨主题文旅:文化传播与实地实践”。这些亮点构成了一个从宏至微、由外及内的学术逻辑链,旨在全方位、多维度地探讨“四君子”母题在当代的丰富性、可能性。

“本次展览的学术架构特别强调了从可园出发的历史纵深感,特别梳理了岭南‘四君子’画的文脉谱系。”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展览汇聚了全国名家的精品力作,关注于传统笔墨语言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新诠释以及“风骨”这一传统美学概念在新时代的内涵拓展。
“这些作品既扎根传统,又面向当代,既展现了艺术家们对‘四君子’题材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更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机与活力。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是东莞市文化建设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也为大湾区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林蓝说。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方土,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方楚雄也分别致辞。他们对本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展览不仅展现了传统中国画的深厚底蕴,更凸显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与时代价值。通过观赏这些作品,人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强大生命力,进一步激发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开幕式由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副院长文征主持。
为促进广东省中国画发展,共同传承岭南绘画精神,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在开幕式上授予岭南美术馆“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学术交流基地”证书,并聘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馆长、东莞美术馆联盟召集人谢钧为“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青年创作艺术中心”专家。

“从可园出发”展览品牌影响力凸显广受好评
岭南美术馆“从可园出发”品牌项目,已连续推出“中国花鸟画展”“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欣欣此生意——邓白花鸟画写生创作展”三届展览,意在探问岭南文脉,追溯思想源流,反观当代花鸟格局,重构写生理念。品牌自推出以来,广受好评。“中国花鸟画展”曾在“2023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中,荣获“2023年度优秀展览提名项目”。
作为“从可园出发”第四届展览的“风骨·时代——名家绘梅兰竹菊作品展”,通过邀请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群体,集结全国南北院体艺术家精品力作,以及各大院校名师珍贵的课徒稿呈现,凸显“院体风骨”的当代多元表达及教学传承,在致力于梅兰竹菊传统题材的开拓性实践中,将中国花鸟画的精神传统延展至更为广泛的审美视域。

开幕式后,主办方还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由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梁江,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陈湘波主持。交流会议题围绕“学院体系与‘四君子’画的教学传承机制研究”“‘承古开新’的实践路径:‘四君子’题材的当代革新与观念转型”“从课徒到创作:梅兰竹菊训练模式在当代花鸟画教学中的价值与重构”等主题展开。
展览期间,岭南美术馆设置公益助教活动和“名师绘东莞”文化交流研学活动,以墨为舟、以笔为桨,让大家感受中国人独有的精神风骨与审美意境,将传统“四君子”的高洁风骨与东莞这座青春之城的蓬勃朝气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对话。

开幕式当天,现场气氛热烈,众多艺术爱好者、专家学者以及市民纷纷前来参观品鉴。大家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仔细品味着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被传统美学符号在当下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驻足欣赏之余,思考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碰撞。不少人还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想要将这份美好永远定格。当天下午,本次展览参展画家,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周午生还开展一场公益教学直播,为市民观众讲解没骨菊花的创作技法。
众多专业人士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对传统风骨的崇高致敬,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积极探索,旨在共同追问并塑造“院体艺术”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与发展方向,感受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此次展览将展出至2025年11月6日,诚邀大家走进岭南美术馆,感受“四君子”从古至今的绘画演变及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