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学嘉年华 | 2025年全国科普月东莞主场活动莞城分场举行
东莞+ 2025-09-27 19:52:55

9月27日上午,“智汇东莞,创享未来”2025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系列活动、2025年全国科普月东莞主场活动莞城分场、大湾区科创科普产业展分展区在东莞莞城凤凰天地举行。

活动以“院士讲座+互动体验”创新形式,让硬核科技变得可感可触。张新长院士用AI台风应急的“教科书级案例”解读科技温度,多元互动体验则让青少年亲手“解锁”科技乐趣,为东莞科创科普氛围注入强劲活力。

院士开讲:解码AI台风应急,科普中饱含“科技温度”

“3天前,18号台风‘桦加沙’登陆广东沿海,大家知道AI在这场应急响应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吗?”讲座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以近期发生的台风灾害为切入点,瞬间吸引全场注意力。

他介绍,面对台风这一极端天气,台风来临前,广东利用大数据,将气象预测与本地设施分布地图重叠,绘制三维精准风险地图,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动用无人机回传海面和沿海堤坝实时画面,对城市低洼片区等重点区域巡飞。

“AI+无人机的巡检方式,能够极大程度跨越地形障碍抵近桥梁主体,对整个桥梁结构进行建模,同时利用AI分析桥梁画面,检测裂缝等病害现象,能更快更准排查风险。”

“AI就像‘隐形卫士’,打破传统应急管理的局限,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防线,这样的应用堪称教科书级别!”这一贴近本地、关乎民生的案例,让现场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直观感受到AI从“实验室技术”走向“应急一线”的实用价值。

针对听障人群,AI可识别分析唇形并给予反馈,帮助听障人士通过培训恢复言语能力。肢体残疾人群则能借助脑电技术,用脑电波操控假肢,完成精细动作以实现正常生活。“科技不仅要前沿,更要有温度,要成为帮助弱势群体的‘温暖之手’。”张院士的话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为让青少年理解AI核心逻辑,张院士用“学习成长”的类比生动解读AI技术创新的“三驾马车”:“AI学习第一步和大家很像,需要大量‘学习材料’,我们叫它‘数据大餐’——文字、图片、视频、声音都是它的‘食物’,AI像‘超级大胃王’一样,把这些数据‘吃’进去积累知识。”他进一步解释,AI芯片、智能算力中心是“算力底座”,深度学习框架与大模型是“算法骨架”,海量训练数据与推理数据是“学习养分”,三者协同支撑AI的识别、生成、决策能力。AI还会在反馈中修正错误、总结规律,最终实现“融会贯通式创新”。他生动的讲解让现场青少年轻松理解“AI创意源于学习”的原理。

针对青少年如何与AI共处,张院士明确提出“做聪明的AI驾驭者”理念。他对比了两种AI使用方式:“帮我写一篇500字美食作文”是把AI当“懒人拐杖”,而“我构思了三篇美食作文方向,求更深刻的切入角度”则是将AI作为“学霸武器”。他提醒青少年,要带着独立思考向AI提问,用“为什么”“还有其他可能吗”深化认知,拓展边界。他强调“人类的深度共情、创新能力、伦理判断力,是AI永远学不会的‘超能力’”。

互动狂欢:脑电波控设备、AI对弈,青少年玩转科技

院士讲座结束后,大湾区科创科普产业展分展区开启的“神奇科创之旅”,让现场青少年沉浸式体验科技乐趣。

在“人工智能AI棋艺大师”展位前,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小朋友:与AI下象棋的同学接连失利、眉头紧锁,围棋与五子棋赛区却欢呼声不断。莞城实验小学的彭悦皓在围棋对弈中成功“打败”AI。展位老师解释:“两台机器人设置的难度等级不同,可根据自身水平调整,让AI成为适配的‘棋友’。”

脑电波互动区同样人气高涨。道滘镇济川小学的招星妤头戴特制头箍,随着她专注力提升,前方的旋转飞椅转速逐渐加快。“头箍能提取前额叶脑电波信息,转化为操控信号,一般人注意力保持在60-70就很不错,这位同学最高达到了95!”老师的介绍引来围观人群的惊叹。一旁,同校同学廖芷淇正用脑电波操控烤炉,看着玉米粒在热能作用下变成爆米花,她迫不及待和身边同学分享:“这是‘科技的果实’,太香了!”

激光切割机展位前,学生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科技造物:将树叶固定好后,机器精准切除叶肉、留下完整叶脉,制成精致的叶脉书签。另一边,大家根据图纸取下激光切割好的木板块,动手拼装探空气球、天眼、智能导站等“大国重器”模型,再装上气象雷达、陀螺仪等小装备,一个个迷你“科技成果”在手中诞生。此外,机器人表演环节中,机械狗灵活完成跳跃、转圈、握手等动作,更是让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

“第一次坐无人驾驶汽车时很激动,今天听讲座才明白,原来它要学习这么多交通知识和路况!”莞城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肖钧颐兴奋地说。中海未来实验小学的陈慕钊则拿着自己的“战利品”分享:“遥控鲨鱼形状的水下仿生机器人、和AI下棋都特别有趣,院士讲座让我知道AI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而是能帮我们的工具!”

未来可期:超百场科普活动将启,助力东莞科创制造强市建设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指导,东莞市莞城科学技术协会、广东溢星空研学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我们希望通过‘院士讲座+互动体验’的形式,让科普‘活’起来,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搭建接触前沿科技的平台,激发大家探索科学、创新创造的热情,助力东莞打造全民参与的科技创新氛围,培育更多‘懂科技、用科技、爱科技’的未来力量。”

据悉,接下来几个月,2025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东莞15家职能单位将紧扣群众需求与城市发展重点,分类推出超100场特色科普活动,涵盖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民生服务、文化与生态科普等多个领域。“N区N域”联动模式也将激活全域科普资源,实现“全域有活动、全民可参与”。当前东莞正加快推进科创制造强市建设,此次科学嘉年华的举办既是科普惠民的重要实践,也为城市科创发展注入民生温度,更多精彩科普活动将持续为市民带来“科技盛宴”。

文字:记者 赵海霞 图片:陈栋 视频:陈栋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