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桥头镇始终锚定“三年见成效”的目标,立足村(社区)资源禀赋与群众需求,探索出一条“空间提质、文化赋能、民生暖心”的特色路径,让一个个村(社区)实现从“旧貌”到“新颜”的蝶变,从“民生痛点”到“幸福亮点”的跨越。东莞+现推出“‘百千万’看桥头”系列报道,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将“百千万工程”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夜幕初垂,华灯初上,桥头镇田新社区文化广场迎来一日中最热闹的时刻。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这里以文化广场为枢纽,有机串联起荷塘景观、儿童主题公园与智能健身路径,打造出一条集文化展示、夜间消费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经济带——不仅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更构筑出一个既承载乡愁、又洋溢现代气息的主题街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生活。

广场变身“活力舞台”
晚上七点,田新文化广场的灯光次第亮起,柔和的光线洒在整齐的地砖上,与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相得益彰,共同勾勒出温馨活力的夜间图景。广场中央,居民随着音乐翩跹起舞,成为夜色中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以前晚上没地方去,只能待在家里。现在广场这么漂亮,我们天天来跳舞,身体好了,心情也特别畅快!”正跳得尽兴的居民罗阿姨笑着说。
田新广场改造工程于2024年12月启动,历时7个月匠心打造,于2025年7月全面竣工。改造不仅翻新了原有篮球场、观新亭和文化舞台,还新增了下沉草坪、便民驿站、休闲廊架及展现本土人文风情的“田新印象文化廊”。周边道路同步提质升级,铺设沥青、增设人行道、补植花木,真正实现“一步一景、四季常绿”,显著提升空间品质与居民体验。
与此同时,智能健身路径也成了社区居民锻炼的“新宠”。“以前锻炼要跑健身房,现在下楼就是专业器材,每天动半小时,整个人都神清气爽!”附近居民罗女士称赞道。该健身路径以明快色彩、科学布局蜿蜒穿行于社区,宛如一条“活力金丝带”,吸引各年龄段居民全天候前来锻炼,让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今年以来,田新社区以“百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谋划实施了9大提升项目。重点以焕然一新的文化广场为核心,盘活居委会旁的闲置空地,串联起罗氏宗祠、村史馆、旧围巷、旧大队部与荷塘等文化节点,着力打造一条集文化创意、展览展示与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经济带。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浓郁乡村文化特色的主题街区正逐渐成型,显著提升了社区整体人居环境品质。

“童心乐园”焕新升级
每天放学后,田新社区儿童主题公园便成了欢声笑语的海洋。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焕然一新的游乐设施,孩子们兴奋地探索各式新设施,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个公园里的游乐设施种类真不少,不仅能让大人放心带娃,也能让孩子们尽情玩耍。”家住附近的黄女士说,“以前孩子们大多待在家里,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现在有了这个公园,带孩子来玩别提多方便了,真是太好了。”
这座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儿童公园,以“儿童友好”和“一米高度看世界”为理念,将自然生态与趣味游乐融为一体。园内设有滑梯、摇摇马、跷跷板、秋千等多元游乐设施,满足各年龄段需求;全部地面铺设软质塑胶,有效缓冲跌撞,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所有游乐设施均依据儿童身高比例专门设计,色彩明快、造型活泼,充满童真意趣,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快乐星球”。
“儿童是社区的未来。建设这样一个高品质公园,不仅是送给孩子们的成长礼物,更是提升社区幸福感、营造友好互助氛围的重要举措。”田新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围绕公园开展亲子互动、文化集市等活动,使其成为促进邻里交流、凝聚情感的重要平台。

车位“扩容”惠民生
小小停车位,关乎大民生。今年以来,田新社区借“百千万工程”东风,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大力推动停车设施建设,精准增补停车资源,让困扰群众的停车难问题得以有效改善。
作为“百千万工程”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民生服务的重要举措,田新社区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破解“停车难”纳入社区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在推进道路提质改造的同时,社区积极盘活闲置空地,新增近200个便民停车位。经过有序施工,昔日闲置空地变身规范整洁的停车场,200个停车位整齐排列,地面标线清晰,指引标识明确。此外,社区还科学规划了交通指引线路,绘制了童趣盎然的彩色斑马线,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交通环境。
“以前来社区办事,绕来绕去都找不到车位,现在新增了这么多车位,真是太方便了!”如今,居民驾车到居委会办事或前往周边购物时,停车难题迎刃而解,社区道路通行效率也显著提升,闲置空间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的高效利用。
接下来,田新社区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持续聚焦基础设施升级与民生服务优化,从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发力,用精细化治理让社区更宜居、服务更贴心,让“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更多惠及居民,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