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今年最强台风“桦加沙”携狂风暴雨来袭。在大利村风吹簾新围易涝点,党员李志坚与同事们一上午已完成三次巡查。“雨水畅通无阻,路面没有什么积水,整治工程真的见效了!”李志坚说道。
这个昔日逢雨必淹的“水浸黑点”,经受住了这场超强台风的严峻考验,标志着该易涝点整治工程取得实质性成效。
“以前碰到这种大雨,我们就很警惕,担心家门口会被淹。”当天上午,租住在风吹簾新围的刘女士撑着伞,特意回家查看情况。让她惊喜的是,这次超强台风天,家门口居然没有出现太多积水。“这下真的放心了!”刘女士开心地说,曾经的“水浸街”终于成为历史了。
风吹簾新围易涝点地势低洼,历来是水浸重灾区。一位村民感慨道:“记得有一年连淹三次,真的是把我们都淹怕了。”回忆起2018年台风“山竹”时的情景,李志坚仍记忆犹新:“当时淹得挺厉害的,水深达到一米八,有些车辆都泡水了。”
转变始于近年来的综合整治。大利村对易涝点围墙进行了加固,对高处雨水进行分流,并疏通排水管网;此外,镇里协助设置的防倒灌水闸,有效阻断了雨水倒灌的风险。这些工程在今年雨季已初见成效,而超强台风“桦加沙”的到来,更是成了最严格的“验收考试”。
“村委会提前通知我们转移,党员们还上门帮我们搬东西。”在新建的大利村应急庇护中心,同样家住在风吹簾新围易涝点附近的陈先生和邻居们得到了妥善安置。
这个今年新建的应急庇护中心,在台风来临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台风“桦加沙”的过程中,大利村全体党员冲锋在前,他们提前72小时开始备战,入户宣传、排查隐患、组织转移。“我们提前就挨家挨户去提醒和宣传,将易涝点附近的住户都转移到我们就近的风吹簾新围庇护中心,确保大家的生命安全。” 李志坚说道。
这种“党员包户”机制在此次防台风工作中效果显著。居民们纷纷表示,收到提醒及时,转移安排有序,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告别“水浸街”
经受“大考验”
从易涝点到安心区——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民心
风雨见证,实效作答
这便是党建引领下
最坚实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