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科技奥秘!东莞日报小记者探秘科学嘉年华
东莞+ 2025-09-25 17:38:30

9月22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东莞主场活动暨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启幕,近百家科创企业带着“黑科技”亮相。来自不同学校的李晨婕、王诗琪、王嘉仪、罗紫曦、李鑫淏、刘家豪、袁颖娴、黎语桐、谢芷乐、刘语菡、邓泽熙和邓子淳12位东莞日报小记者受邀参加。他们揣着采访本、举着话筒穿梭展区,用好奇的眼睛发现科技奥秘,用稚嫩的声音追问创新故事,成为现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面对“黑科技”,小记者连连提问

翰林实验学校的李晨婕,正围着东莞供电局的展位“刨根问底”。面对“吠云”机器狗团队成员颜亚菲阿姨,她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吠云”现在有几个系列?功能有什么不一样吗?颜阿姨笑着解答道:“有原力、灵动、泰坦三个系列!原力能走多地形,灵动速度快,泰坦最厉害,能扛100公斤重物,还能拉2.55吨的汽车呢!”李晨婕听得眼睛一亮,又转向东莞供电局的黄宇轩叔叔问激光清障仪:“叔叔,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呀?”“以前线路有树障、鸟巢时,要停电爬塔清理,又累又慢,所以我们就研发了激光清障仪!”她认真采访的模样,让工作人员忍不住夸,这小记者提问的好专业啊!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的罗紫曦,则被YB-F15无人机直升机“迷”住了。“邹姐姐,森林火灾时,它是怎么帮消防员的?”广东云百智航的邹园园经理拿出图片解释:“它有三个小口袋,一个装相机找被困的人,一个装热红外成像仪,能看到树叶下的隐蔽火点,还有一个帮着看地形,找防火隔离带!”她又问:“那它检查电力线路时,AI怎么帮上忙呀?”“AI就像它的大脑!无人机看线路,AI实时分析,比人工快多啦!”罗紫曦恍然大悟,原来科技可以让巡检变“聪明”。

听故事、学知识,解锁科技背后的“秘密”

“朱雀云城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莞城建设小学的王嘉仪提问广东朱雀云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匡名淏叔叔。匡叔叔笑着点头,分享了团队克服困难研发低空航空设备的故事。原来给公司起名有这么多学问!

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的李鑫淏则被“小耙AI”圈粉了。“钟叔叔,小耙AI怎么知道我开心还是难过?”面对这个问题,广东火星计划的钟志扬叔叔耐心解释:“它能听声音、看表情,还能留意你的语速哦!”李鑫淏听完,可感动了。

沉浸式感受,小记者变身“科技小粉丝”

“机器人动啦!我的专注力起效了!”有小记者戴着专注力检测装置,当他全神贯注盯着前方时,旁边的机器人开始慢慢移动了。另一旁,刘家豪好奇地摸了摸植绒公仔,原来这些毛茸茸的外衣,是靠静电让绒毛“贴”上去的。工作人员讲解高压静电植绒工艺时,刘家豪看得目不转睛。

南城阳光小学的刘语菡最感兴趣的是“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它真的能给原子拍X光吗?”中国科协的冯敬宇研究员比喻:“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检查,它能看到飞机、高铁里看不见的小裂纹!”刘语菡惊叹:“好厉害的科技!”

带着收获与梦想,争做“传播者”

活动结束时,每个小记者的采访本都写得满满当当,有的记满分享,有的画满了展品图样,还有的写下了自己的小感悟。黎语桐说:“我学会了怎么认真倾听,怎么问出好问题,以后要多读书、多思考!”王诗琪则坚定地说:“共享空调、大屏幕让生活更方便,我要用笔和镜头,把这些美好的科技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这场科学嘉年华里,小记者们不仅近距离触摸了黑科技,更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坚持与创新。他们用孩子的视角记录科技的温度,用小小的身影传递探索的热情,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记者,或许就藏在这些今天追着科技跑的“小小记录者”里!

文字:金媛媛 图片:金媛媛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