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五月,木棉花正盛,如一簇簇燃烧的火炬,点亮了城市的天空。
五月的晨光透过车窗,在车厢里投下斑驳的光照。在这时,我的心情却格外期待,因为今天,我们要去“重走东纵路”,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研学,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历史的邂逅。
走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黑白的照片、沧桑的实物,时间仿佛凝固了。在玻璃展柜里,一支锈迹斑斑的军号静静躺着——它的号身布满凹痕,号嘴却依然完整,标签上写着:“司号员,17岁,1944年在大岭山战役中牺牲。”
十七岁,这个数字在我心底激起回响,我抚上玻璃,试图感受那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少年曾经的温度。他本该在教室里诵读诗书,在操场上奔跑追逐,却选择将青春谱成冲锋的号角,在烽火中奏响一个民族的不屈,恍惚间,耳畔仿佛响起了穿透时空的号角,不是想象中的嘹亮,而是一种嘶哑的悲壮,一种坚定的守望。
午后的阳光穿过层叠的枝叶,在山路上洒下碎金般的光斑。我们踏上了东纵战士曾经行军的小径,山风裹挟着野花的清芬与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脚下的碎石硌着鞋底,崎岖的山路在密林间蜿蜒向前。
不过行走半小时,汗水已浸透衣背,双腿也开始酸软,大家互相搀扶渐渐都慢了下来。忽然,有个同学轻声哼起了《东江纵队之歌》,渐渐地,大家都跟着唱了起来,“我们是东江纵队,钢铁的队伍……”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在激昂的歌声中,原本沉重的脚步变得轻快,疲惫的神情被昂扬的斗志取代。
抬眼望向绵延的山峦,忽然真切地体会到当年战士们负重急行军的艰辛。不禁想到他们是否也曾这样,在精疲力竭时用歌声互相鼓舞?是否也在嘹亮的歌声中忘记疲惫,重拾信念?歌声穿越时空,将两个时代的人紧密相连。
回程的车上,抬眼往窗外望去,远处的工地上,塔吊正在旋转,东莞这座制造名城正在书写新的篇章。一种精神,如同那支沉默的军号,虽然不再吹响,却永远回荡在这片土地的上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前进。
重走东纵路,我遇见了那个被历史唤醒,准备肩负起新时代使命的自己。木棉花开的季节,火红的花朵如炬如霞。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征程上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答卷。
木棉花飘落的地方,新的种子正在发芽。
作者:东莞市竹溪中学 初二 23班 周芷颐;指导老师:张月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