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沙田镇迅速响应全市防御部署,于9月22日组织收看全市防御台风视频会议,并于9月23日上午召开全镇防台风工作会议,动员全镇上下迅速行动,严阵以待,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落实各项防御举措,统筹“防、避、救”全环节,构建“人、物、技”立体网,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的损失。
全镇上下,围绕“防、避、救”全环节构建立体化防御体系。全面排查渔港渔船、港口码头、在建工程、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点、城市易涝点等重点区域隐患,加强水位调度和内涝防范。严格落实人员转移避险,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坚决守住生命安全底线。同步严格执行“五停”措施,加强风险提示和民生保障,确保城市运行有序。全面激活应急体系,全镇各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和前置布防,抢险救援力量随时待命,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有效处置。
精准监测,筑牢风暴潮防线
沙田镇临江面海,防御风暴潮是此次台风应对的重中之重。目前,沙田镇依托堤围稳定监测系统和60路堤围监控,已对57公里的外江堤防开展多轮、分级、全线巡查,并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和智能巡堤。经研判,沙田最高潮位预计9月24日13时出现,约3.2米,全镇已加强巡查频次与力度,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沙田镇登记在册的80艘海洋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6艘内陆渔船和18艘乡镇渔船也已全部归港。全镇龙门吊、塔吊已完成建档并开展全覆盖检查,危险区域全面落实围蔽防护;在应急响应期间,所有工地人员清空并落锁封闭。同时持续开展树木和广告牌排查,清理修剪树木,加固或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协调东莞港等重点单位落实集装箱、岸桥加固,提前安排船舶离港避风。
预降水位,强化内涝防控
为应对强降雨,沙田镇利用退潮期将内河水位降至-1米,清理历史易积水点和排水管网入口,清理垃圾0.23吨。对全镇路灯、灯箱、临街箱等电力设施进行安全巡查,确保用电安全。全面复核地下车库防洪挡板、防汛沙包等物资配备,在重点积水点位预置大功率抽水泵,确保涝情发生时能快速响应。
重点布防,严守立沙岛安全
作为重要化工基地,立沙岛的安全防御是关键环节。沙田镇已完成岛上企业全覆盖检查,通过“智慧立沙岛”系统全天候监控,所有危化品仓库已前置防汛沙袋。
台风期间,驻岛部门及企业应急队全程在岗,已储备沙袋等抢险物资,调配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消防船、溢油化救应急船、消防车等也均已待命,驻岛力量全程在岗。
细化转移,保障人员安全
全镇已摸排并落实3500余人的转移安排,重点做好建筑工地活动板房人员转移对接,对水上窝棚、田间工具房、老旧房屋居住人员及特殊群体,提前制定转移安置预案,并持续巡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目前,全镇18个应急避难场所全部开放,生活物资与医疗、警务等力量均已到位。
提前准备,落实“五停”机制
沙田镇已实地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准备情况,加强高危行业安全管控。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持续发布台风动态和防御提示,引导群众提前储备物资、加强防护、减少外出。
建立12345热线、公安、医疗、消防等多线联动接处机制,确保突发事件民生诉求及时响应。
力量前置,提升应急效能
目前,沙田镇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应急体系,82支共1713人的抢险救援队伍全部进入备勤状态,建立了对讲机、微信群、电话等多重调度体系,确保指令畅通、行动迅速。
应急物资方面储备充足,大马力应急拖轮、水泥船等已准备就绪,全镇储备了充足的编织袋、砂石料、各类抢险舟艇,同时可随时调用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