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2025年全国科普月东莞主场活动暨“广东科普嘉年华”东莞分会场、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全国科普月东莞莞城分场、大湾区科创科普产业展等系列活动,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现场,备受瞩目的“新时代东莞科普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该丛书由《新时代东莞科普讲师团》《新时代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果荟萃》《新时代东莞科普驿站实践探索》三册组成,全方位、系统梳理东莞近年来科普工作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东莞方案”,也为东莞进一步深化科普工作提供借鉴。
深耕实践出精品:三册丛书勾勒东莞科普发展全景
“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到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再到科普阵地实践探索,这套丛书是东莞科普人多年心血的结晶,更是对‘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理念的生动诠释。”
发布环节介绍,丛书整合全市优质科普资源,邀请行业专家、一线科普工作者共同参与,确保内容兼具专业性、实践性与可读性。这套丛书不仅是对东莞科普实践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果荟萃》:三维度呈现中小学科普经验
作为系统梳理东莞中小学科普实践的核心著作,《新时代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果荟萃》以“活动、学校、社团”三大版块为框架,从不同维度挖掘科普教育创新路径,全方位呈现东莞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的扎实成果,为各地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
在“活动”版块中,书籍重点收录东莞中小学科普品牌活动的策划思路与实施成效,展现“以赛促学、以活动育兴趣”的科普教育模式。例如,“东莞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已连续举办12届,累计吸引超50万名学生参与,参赛作品涵盖发明创造、科学研究论文、科幻绘画等类别,其中3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校园科技文化节”则以“沉浸式体验”为特色,设置机器人挑战赛、无人机编队表演、化学趣味实验秀等互动环节,年均覆盖学校超200所,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此外,书中还记录了“科普研学实践周”活动,全市中小学每年组织学生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及华为、OPPO等科技企业,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解+动手操作”的模式,打通课堂与科研、产业的连接,年均参与学生超10万人次。
“学校”版块聚焦各中小学的科普教育特色实践,展现不同学校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的科普教育生态。书中以东莞中学、塘厦第二初级中学、松山湖实验小学等15所代表性学校为案例,深入剖析校本科普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科普阵地打造的具体路径。
“社团”版块重点呈现东莞中小学科普社团的建设成果,展现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成长轨迹。社团涵盖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天文地理、生物探索等多个领域。
《新时代东莞科普讲师团》:聚星成炬,汇智为泉
东莞科普讲师团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服务宗旨,着力提升青少年、村(社区)居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讲师团现有超过1千名成员,其中包括院士13人,高级职称专家573人,涵盖科技创新、科技教育、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公共安全、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
讲师团成员每年深入学校、企业、村(社区)开展各类讲座、科技实践体验活动,已成为我市科普科技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东莞科普驿站实践探索》:聚焦科普阵地建设
《新时代东莞科普驿站实践探索》主要介绍东莞科普驿站在基层服务中的建设与运营经验。目前,东莞科普驿站已实现33个镇街(园区)及重点社区的全覆盖。
部分科普驿站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开展消防安全、气象灾害应对、地震避险等民生科普活动,通过讲座、演练等形式,向居民传授实用的安全知识与应急技能,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有驿站联合企业、高校开展“科普+产业”体验活动,例如带领居民参观先进制造企业,了解生产流程与科技创新成果,让居民近距离感受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发展实力,增强对本土产业的认知与自豪感。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一些科普驿站推出智能设备使用培训活动,志愿者们耐心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设备,帮助他们融入数字化生活,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