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湖畔烽烟起,英雄战歌山河绕。
纵队壮士热血腾,红色基因代代昭。
暑假的最后一天,爸爸突然一脸神秘地说:“贝儿,快换衣服,我和妈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要戴上红领巾。”
“哪儿?现在?为什么要戴红领巾?”我攥着刚叠好的暑假作业,满脑子问号——明明前一晚还说要在家补动画片,怎么突然变了计划?
妈妈催促道:“去到就知道啦!快快快……”她一边对着镜子整理头发,一边翻出衣柜里那条镶着白边的红色小裙子,“今天可是要见‘大人物’的,得穿得精神点!”
坐了半小时的车,我们停在一座青灰色的建筑前。它不像游乐园的城堡那样花哨,也没有庄园的华丽栅栏,门口立着一块刻着字的石碑,阳光照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这几个金色大字上,晃得我眼睛有点酸。爸爸牵着我的手往里走,刚推开玻璃门,一股淡淡的、像旧书本的味道就飘了过来,和外面夏天的热空气完全不一样。
展厅里的灯是暖黄色的,墙上挂着好多黑白照片。有一张里,几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叔叔阿姨坐在石头上,手里拿着枪,身后是密密麻麻的树林。讲解员姐姐轻声说:“这是东江纵队的战士们,当年他们就在这山里打敌人,没饭吃的时候就挖野菜,冬天没有厚衣服,也照样守着阵地。”我盯着照片里战士们的脸,他们看起来和爸爸的年纪差不多,却要在那么苦的日子里保护大家。旁边的展柜里,放着一件打了好几个补丁的军装,袖口都磨得发白了,标签上写着“1942年,东江纵队战士使用”。我悄悄摸了摸玻璃,好像能摸到当年战士们留下的温度。
最让我挪不开脚的是“战壕体验区”。钻进用泥土和木板搭成的战壕里,耳边突然响起“砰砰”的枪声和呐喊声,昏暗的光线下,我好像看到战士们猫着腰往前冲的影子。“当年有位东纵战士为了保护村民,把敌人引到了深山里,最后壮烈牺牲时,口袋里还装着给妹妹买的糖。”妈妈给我讲。那一刻,我鼻子一酸,原来课本里说的“英雄”,不是遥远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会想念家人的普通人,只是他们选择了为更多人挺身而出。爸爸问我:“贝儿,知道为什么让你戴红领巾吗?”我摇摇头,他指着战壕外飘扬的五星红旗说:“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这些东纵战士,就是用生命保护了我们的国家,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刚才在门口看到的石碑,想起照片里战士们的眼神,手里的红领巾好像变重了。
走出纪念馆的时候,夕阳把天空染成了红色。妈妈帮我理了理红领巾,我抬头问:“爸爸,这些英雄的故事,会有人忘记吗?”爸爸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红色的种子,递到我手里:“你看,这是红枫的种子,就像红色基因一样。咱们今天来这里,就是来‘捡’红色种子的,以后把它们撒在心里,撒在校园里,大家就都不会忘了。”
妈妈说,我们现在认真读书、好好吃饭,就是在传承东纵精神。我把那包红色种子种在了教室的花盆里,看着它冒出小小的绿芽,我好像也跟着长出了新的力量。以后我要像东纵战士们那样勇敢,不管是遇到难写的作文,还是跑步跑不动的时候,都要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我心里藏着英雄们留下的红色种子,它们会陪着我慢慢长大,陪着我们的盛世越来越繁华。
作者: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陈舒贝;指导老师:李慧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