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秋天带着点“小矛盾”——早晚穿薄外套还觉得风凉,可正午太阳一晒,厨房灶台前仍是热气绕身,站一会儿就想躲。这时候谁还愿意对着锅铲颠三四个菜?倒不如支起一口锅,做道“秋日杂烩炖菜”,把爱吃的食材一股脑放进去,炖得咕嘟冒香。端上桌时五颜六色的,丝瓜嫩白、牛肉丸浅棕、西红柿鲜红、青红椒脆亮,看着就有食欲,连汤带菜吃一口,鲜得润口,还不油腻,特别适合秋老虎没退的日子。
秋季总觉得喉咙干、皮肤燥,新鲜的丝瓜嫩得能掐出水,含水量快到90%,咬着清甜润口,还含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煮软后不用费牙,老人孩子都能嚼。我切丝瓜爱切成滚刀块,块头不大不小,既能吸满汤汁,又不会炖成泥。不过丝瓜有个“小脾气”,切完没一会儿就氧化变黑,我都会泡在加了白醋的凉水里,等要炒的时候捞出来,还是白白嫩嫩的,看着就清爽,吃着也没怪味。
懒的时候就买现成的牛肉丸,不用自己剁馅、调味,拆开包装就能用,咬开能尝到实实在在的牛肉纤维,不是那种全是淀粉的“假弹”口感。牛肉丸里的优质蛋白很足,秋季想补点能量,又不想炖大块肉那么费时间,放10个左右刚好,煮透后软乎乎的,裹着汤汁的鲜。
木耳是特意加的“消化小帮手”,干木耳用温水泡1个多小时,就变得胖乎乎的,洗干净撕成小朵,炖在菜里脆嫩带劲。它里头的膳食纤维多到“惊人”,秋季贴秋膘难免吃得多,比如中午吃了顿红烧肉,晚上喝这锅炖菜,木耳能帮着肠道蠕动,消化起来不费劲。而且木耳还含铁元素,女生秋天容易手脚凉,吃点木耳也能补补,不用特意吃补品,家常饭菜里就把营养补了,多省心。
这锅菜炖好时,砂锅里咕嘟咕嘟冒小泡,香味飘满厨房,先舀一勺汤尝,有丝瓜的甜、西红柿的酸、牛肉丸的香,还有木耳和油豆腐吸的鲜,喝着不齁咸,刚好润口。配米饭吃的时候,把菜和汤浇在饭上,拌一拌,一口下去全是料,不用再炒别的菜,简简单单就是一顿饱饭。有时候还会加几片生菜,关火前丢进去烫软,又多了份清爽,吃着更舒服。
食材:
丝瓜1根、西红柿1个、青红椒各半个、油豆腐适量、干木耳少许、牛肉丸10个左右、葱蒜适量、蚝油1勺、松茸鲜少许、食盐适量、淀粉1勺、菜籽油适量。
做法:
1.丝瓜削去外皮,切成3厘米左右的滚刀块,放入加了1勺白醋的凉水中浸泡,防止氧化变黑;青红椒洗净,去掉籽和蒂,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西红柿洗净去蒂,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保留部分颗粒感。
2.木耳用温水浸泡1小时,泡发后反复冲洗,去除根部杂质,撕成小朵;油豆腐放入沸水中焯烫2分钟,捞出用凉水冲净,轻轻挤掉多余水分;牛肉丸从冰箱取出,若冷冻则提前解冻,或用温水浸泡5分钟,方便后续煮透。
3.炒锅烧干,倒入适量菜籽油,油热后放入切碎的葱蒜,小火翻炒出香味,注意别炒糊。捞出浸泡的丝瓜,沥干水分放入锅中,中火快速翻炒1分钟,让丝瓜表面裹上油,避免炖时烂成泥。
4.加入西红柿块、牛肉丸、木耳小朵和挤干水的油豆腐,转大火快速翻炒1分钟,再放1勺蚝油,继续翻炒均匀,直到闻到蚝油的鲜香味和西红柿的酸甜味。
5.往锅中加足量开水,水量以没过所有食材为准,大火烧开后,加适量食盐和少许松茸鲜,搅拌均匀后盖锅盖,转中火炖7~8分钟。
6.打开锅盖,放入青红椒块,大火快速翻炒30秒,取1勺淀粉加2勺凉水调成水淀粉,缓慢淋入锅中,边淋边用铲子搅动,让汤汁浓稠裹住食材,关火盛出,可撒少许葱花点缀。